美育书简读后感?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幼儿美术教育的重点就是要让孩子更好的融入生活,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丽。那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那么,美育书简读后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美育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儿童的美术教育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的教育教学活动。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幼儿美术教育的重点就是要让孩子更好的融入生活,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丽。那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在美术教学中的重点就不在于教会孩子美术绘画的技巧,而在于侧重在于引导孩子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运用幼儿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作为大班的老师,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我也认识到只有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教学,才会使孩子们所喜爱并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孩子得到全方位发展。在教学中我也常常从一些生活化的方面入手,提高孩子们自己的热情。具体的措施也有如下几方面:
一、发现生活中的线条。
线条是比较抽象而又单调的“语言”,那么,简单的线条为什么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呢?这样的答案我就让孩子到生活中自己寻找!这样一来,孩子们也有动力来研究如何画线条。孩子们发现太阳的光就是线,电话线也是线,由此孩子经常自己命名线条,如:太阳线、电话线等等,由于有了这些不同的线,孩子们对于绘画也是格外的有兴趣,所以,我们必须变“抽象语言”为“具体语言”,实施在教学中就是过程的情景化。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美的教育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的教育读后感1
看了《美丽的教育》一书,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个字,那就是孙老师给与孩子的浓浓的爱。孙老师的人格魅力在于她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解决;她的成功在于小事细节不放过,小错小病不错过;同时她还是个“以身作则”的好老师,她知道身教大于言传。
美丽,它不是指花枝招展,光彩夺目。朴实无华,润物无声才是持久永恒的美。淡淡的,从容的,心平气和的,就是一种美丽的心情。一个老师只有先成为拥有平和心态的人才能成为好教师,因为这样的教师心中才能真正写下“爱“字。孙蒲远老师就是这样一个脱离了浮华的爱的大师。她慈眉善目,笑容可掬,从心灵深处理解和关爱儿童,面对生理机能有障碍的学生,学习特别吃力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她给了他们更多的爱,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了自己是孙老师的小天使。试想:一个急功近利,心气浮躁的教师怎能做到这样循循善诱,孜孜不倦呢?回想自己,工作中的竞争压力,生活中的锁事烦恼曾让我带着一脸灰沉的心情走进教室。
金老师给我推荐了两本非常值得一看的书,我先看了《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看完后,我感触很深。
我很自责地检讨了自己,发现自己属于书中所说的“很多家长的愿望和努力,不但没有转化成为生产力,反而变成了破坏力”,越是对孩子要求多,规定多,约束太多,对孩子的教育越限制越出问题。压抑了孩子的正面激情,刺激出了孩子负面情绪,使他出现叛逆以及自我封闭。这样,孩子整天就会想着咋样解脱这种约束,就不会和家长去深刻交谈,导致矛盾重重无法教育。这就是所谓的严格的父母往往教育不出如意孩子的深层原因吧。
是的,只有自由的人才是自觉的人。我发现我的教育是失败的,对孩子太啰嗦,什么都管,生怕他什么都做不好,代劳太多,缺少和孩子的互动沟通,所以我的孩子不愿和我交流,想逃离我的视线。孩子其实是一个很优秀、聪明的的孩子,正是我的'教育和对他的关注出了问题,才导致今天的结局。
说到这,我想起可能是我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对孩子的内心关注和耐心太少(因为孩子爸爸长期在外地工作,我要上班,负责孩子,还要做家务等,真正用到和孩子谈心聊天的时间不多),只注重了他的衣食住行,没有真正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亏欠孩子太多。
曾经孩子不止一次对我说过,在他小学的时候仅仅因为我的一句话让他伤心一晚甚至自残。
——《美育书简》读后感
内容摘要:美是人类生活及社会生活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教育的活动,促进个体的审美发展,从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进而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完美的发展。关于审美教育,德国大诗人,古典主义美学家席勒曾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并著有《美育书简》流传后世。本文就将以席勒的《美育书简》为中心对审美教育进行浅议。
关键字:《美育书简》席勒审美教育美的本质审美教育的意义
关于《美育书简》:
《美育书简》又译作《审美教育书简》,是德国大诗人、古典美学家席勒的代表作。1791年,席勒接受丹麦公爵奥古斯腾堡和伯爵史梅尔曼每年一千塔勒银币的帮助,专门从事美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用书信形式向奥古斯腾堡伯爵汇报。几年时间,席勒一共写了27封信,并与1795年分三次发表在他自己的刊物《时季女神》上,从而形成了一部完整的美学著作。在这本著作中,席勒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审美教育”这个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做了系统的阐释。席勒认为,正是因为审美活动是自由的,所以审美教育是实现人类的自由的唯一的途径,他认为审美教育可以恢复人的感性和理性的统一造就完整人性,使人进入自由王国。
在《美育书简》中,席勒首先探讨了美的本质特征。
《美术及其教育》读后感
对于美术教师而言,技能与理论是必不可少的,在本书中既有纵向的中外美术教育发展的梳理,又有横向中西方美术教育特色的比较,脉络清晰。尤其是对美术教育内容的划分,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在中国普通美术教育中,具象美术尚占据着统治的地位。但中国传统美术的造型是把握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度量上。意向美术没有良莠正误的客观标准,学生不会因为画不像而苦恼,也不会因为过于抽象而盲从。
如何才能使具象、意向、抽象美术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安排合理?
在美国小学美术各年级学习阶段要求中,从学科体系出发,注重学科要素,按线、面、体、色彩、明暗、肌理等划分,每个学段都有各自的目标。同时规定了每个学段要了解的艺术家。例如1-2年级,保罗·克利、夏加尔、梵高等;3-4年级诺曼·罗克威尔等;5-6年级,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伦勃朗等。围绕一个画家,做主题单元性课程,具有层次性,递进性。
中国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出发,美国从学科体系出发,各自的划分和要求不尽相同,各有偏重,但都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来划分阶段的。年龄的不同,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情意特征、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各不相同。
在儿童发展的涂鸦期,更多的是一种混沌的线条积累和重复;处于图时期,则表现为一种省简、夸张和孤立的“形”的排列;到了写实期才表现出对客观自然的意向,追求具象、自然化的安排。
以上就是美育书简读后感的全部内容,美的教育读后感1 看了《美丽的教育》一书,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个字,那就是孙老师给与孩子的浓浓的爱。孙老师的人格魅力在于她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解决;她的成功在于小事细节不放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