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编辑推荐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饥饿的盛世读书心得400字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饥饿的盛世》读后感 篇1 周末两天看完了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看过这个作者的很多本书,感觉作者行文越发老练了,还不错。一直对乾隆印象不错,前有小时候的《戏说乾隆》里郑少秋树立的风流倜傥的形象,那么,饥饿的盛世读后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饥饿的盛世读书心得400字

阅读是有好处的。

悦读的好处更多。

这一点毋庸置疑。

张宏杰著《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据说是一本好书,可惜,一直都没有机会好好阅读甚至悦读。

主要原因是近来升官加爵,成了领导以后果然日理万机,真是不舍昼夜,实在腾不出时间,静下心来看书。

不过我很喜欢这个书名,饥饿的盛世,说得多好啊!犹如丑陋的西施、漂亮的东施一样,总是给人一种意外的惊喜。

饥饿一直都是我们这个民族如影随形的标签,前些年大家碰见的礼貌用语仍旧是吃了吗?可见,吃对我们多重要,也是显见的,我们一直以来在吃这一方面有多么的紧张。

不然,还搞哪门子18亿亩红线呢?

不过,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何以偏偏18亿,不多一点也不少一点?是按照人口算计的吗,这个规定搞了多久?当时的人口跟现在的有多少出入?或者搞大锅饭,人均一亩,打算把人口牢牢控制在18亿以内?

老友梁实秋巨著《雅舍谈吃》,从头到尾都在谈论美食,至少是在他看来的美食。老先生文笔和思想相得益彰,很普通的食料,在他的如椽大笔之下,变得美味而精致。

他所以怀念老北平的那些美食,一个是因为他那时候的家庭条件很不错,能够有机会品尝人间美食。当个富二代真好啊!

另一个,当然就是偏居一隅起名为雅舍的无奈。

《夜航船》读后感

2020年4月11号,阴天。

昨晚又整理完最近看完的两本读书笔记,倒是文章2020立的flag(每看完一本书写一篇文章)欠的越来越多。一本让人喜欢的书,要不然它所传递的价值观跟你一致,要不然是它为你点亮了新的思想之光。

记得白岩松在谈读书讲座的时候提过一句话:“当你真正去读书的时候、喜欢它的时候,你不用去找书,书会带你去找你书。”事实也的确是这样。

再动笔已经是4月19号了,阴转晴。先分享的第一本书是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珍藏版)—张宏杰。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清朝在乾隆统治时期的一些情况与反思,还没翻书时题目已经把内容很醒目的点出来了。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代,乾隆统治的时代更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个盛世。站在如今来看,突然会觉得这一句话很讽刺。 彼时世界各国正进入工业时代、大张旗鼓的改革发展生产力、争取民主,而此时清朝的帝王和他的官员们却还沉浸在“中国在世界之中央、四周皆蛮夷”的幻想当中。 去年从学校图书馆带回来的几本书也都是关于历史的,之后读到这本书更是有一些不同的感触。

首先是“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国”的争论,就像书中说的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有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人口,所以不论从什么历史阶段从外面看都会显得中国“块头很大”,马可·波罗惊叹中国是“尘世可以想见的最繁华的地方”。

《长安客》读后感

乾隆初年是清代为数不多的文化生态宽松时期。那些已经放下了笔的文人学士们又开始吟诗弄月,评古论今,一时间,大清文艺界呈现一派百花齐放的繁荣之貌。据推测,曹雪芹的《红楼梦》也就是在这个宽松时期开始写作的。

可以说,乾隆十六年以前的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对读书人最理解包容的统治者之一。但是,从乾隆十六年起,皇帝心态骤变。

事出有因。两件事让乾隆态度大变。

一是伪稿案 。贵州民间出现了一件广为传抄的“奏稿”,托名为大臣孙嘉淦所做,不过语言鄙俗,内容不经,一看而知就是伪托。其内容是攻击当今皇上失德,犯有“五不解、十大过”。

其内容无从考证,据推测大概意思是说乾隆南巡浪费民脂民膏,金川之战滥杀官员,日常生活的荒淫无度等等。

要知道,即位之初,乾隆曾经一心一意想做一个中国人理想中的明君:开明、克己、仁慈、公正,正大光明,爱民如子。但这篇广为流传的奏稿却把他变成乖戾、好色、好杀、诛忠之人,皇帝大为震惊。

不仅如此,百姓还对此津津乐道,传抄阅读过的人,数不胜数,从各级官员、秀才书生到平民百姓,都闻知稿中内容。这样一份明显是荒诞无稽,对皇帝大肆污蔑的伪稿,却居然引起全国民众如此巨大的兴趣,他们争相传说,如痴如狂。而他即位以来,施行的无数善政,却已经被人们忘在了脑后。

《唐朝穿越指南》读后感600字

一、文笔犀利、思想深刻,决不是表现在危言耸听和武断上;二、一个大家的功夫在平实的“理”、“据”上,而非气势上争短长;三、“百家讲坛”是把双刃剑,砍不好,受伤的可能是自己,在张先生身上已隐见创伤,学术与“坊谈”是两种东西。由此看来,作为葛剑雄教授的弟子,张宏杰先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读完《饥饿的盛世》

摘录:

盛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梦。生逢盛世,是每一个中国人对时代的最大期望。

所谓盛世,就是内无严重的政治腐败,外无迫在眉睫的敌国外患,社会治安良好,老百姓普遍能吃饱饭的时代。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这样大规模的盛世出现过三次,即汉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开元盛世及清康雍乾盛世。除了这三大盛世,还有过几个小规模的盛世或治世,比如东汉的“光武中兴”、隋代的“开皇之治”、明代的“仁宣之治”。甚至在大分裂的背景下,一些角落里的小王朝也取得过不错的治理成就。比如十六国时期南侵之前的前秦苻坚,南北朝的刘宋文帝时代,以及五代十国的后周南唐统治下的某个时段。

然而也就仅此而已了。虽然历代中国人梦想盛世,但盛世的出现就是这样屈指可数,而且持续的时间也不长。

文景之治持续了近四十年。事实上,文帝刚刚即位时,天下还相当残破,真正的盛世出现在景帝时期,并由汉武帝推向高峰。

康乾盛世算是饥饿的盛世吗

历史书里,经过康雍两朝后,社会逐渐稳定,乾隆继承皇位后励精图治平定新疆,清朝迎来盛世。这三位的统治,在历史上被称为康乾盛世。

乾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书籍说他是明君有民间故事说他是执跨子弟。《饥饿的盛世》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矛盾的乾隆。

对于百姓,他慈爱万民,忧心民生,却也心狠手辣。对于臣子,他宽大为怀,然而三朝重臣被他玩弄于鼓掌之中。乾隆是多情的,他会怀念逝去的康熙,孝贤皇后。他也是寡情的,会因为皇子在孝贤皇后逝世时不够悲痛而被贬为庶人,攻打准葛尔时默认士兵抢夺百姓的粮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乾隆也算是个明君但仍有三大过错。一为议罪银,二为文字狱,三为闭关锁国。

这位帝王,冷酷自私,视天下为己有,自诩清王朝天朝。他穷奢极欲,喜爱西洋物件,却止步于玩乐,对于 望远镜、迷你炮舰嗤之以鼻。

人说以史为鉴,然而历史似乎并不能让人改变什么。“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我们总说中国两千多年历经改朝换代衰亡变迁,而文化始终流传下来,其实并非如此,历史一段一段分隔、重复,难以延续前朝制度,更新制度,所以天下久和必分久分必和。

倾向于以人治人,因此百姓的命运取决于高高在上的皇帝,皇帝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皇帝昏庸百姓民不聊生。

以上就是饥饿的盛世读后感的全部内容,历史书里,经过康雍两朝后,社会逐渐稳定,乾隆继承皇位后励精图治平定新疆,清朝迎来盛世。这三位的统治,在历史上被称为康乾盛世。乾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书籍说他是明君有民间故事说他是执跨子弟。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