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读后感1500字?那么,黄帝内经读后感1500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今天看《黄帝内经》,发现我几十年以来皮带一直系错了地方。
老人家说,“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原来腰带扎住的一圈,正好是带脉,带脉对十四条经脉有收紧的作用,约束经脉之间的联系。
经络通于脏腑,脏腑关乎情志,收不住带脉,精神无法沉入丹田。
现在人的裤子,裤腰越来越低。
而且女人们根本没有裤带,就是有的也仅仅为了好看而已。
穿这样的裤子,当人坐下的时候,呼吸会显得短促无力。气只能送到胸膛,达不到丹田。
常常追求的悠闲自得舒服自在,其实是因为气的涣散导致得力不从心。
2
人过四十气变虚,阳气由下往上欺。
气的运行方向应该是有下往上的。
气的运行方向开始发生了改变,这是人开始走向衰老的开始。
《黄帝内经》讲,捏脊可以把气降下来。
另讲,“脊”是通“积”的。
“捏脊”其实是“捏积”。
还讲,古人讲“息者为积”。气血运行的过程,因内感七情,外感六淫,必然造成气血瘀滞。气血瘀滞最多的地方就是脊背。
3《黄帝内经》未见捏积的手法。晋代葛洪《肘后方》讲:“拈起脊骨皮,深取疼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
后人阐释,脊背是人体阳气运行的最重要通道。脊背正中是督脉,总督全身阳气。捏脊可以疏通全身气血。
忽然明白,为什么常常都会在不经意间、下意识的去捶捶背,掐掐背,揉揉背,拍拍背,撞撞背。
忽然明白为什么前几天在整骨的诊所,正骨的师傅建议我的骨头整好后每天学学撞树老头老太们,每天也去撞撞树。
也明白了瘦的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脊椎一直不好,影响了气血的运行,导致脾胃失和。
4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
这句话在以前肯定读不懂。不管怎么理解,从字面到内涵,都会读到别处去。
前天看武国忠先生讲了一个掌故,说宋美龄106岁的养生秘笈,她的晚年每天要做四个小时的按摩,而且她不会让按摩师用按摩车按摩棒等高科技的东西,必须要人去按摩。而且也不去讲究手法穴位的准确度。通经络、活气血的真正力量在于人与人之间的能量交流和传递。通过肉体接触,按摩着的能量可以传送到被按摩者的体内,这是“以人补人”。
5我的天。以人补人。
“常回家看看,哪怕是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以人补人,而不是以物补人。
家庭、天伦,何至于捶捶后背揉揉肩。
想我四十年来,四海为家,飘零江湖,几近与无的和人的肉体接触,该大补了,哈哈。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宋美龄的掌故,被我附会于此,也许我的理解牵强了,方家一笑。
读《命运》有感
前阵子在书城买了本书,叫《滴水藏海》,里边有300个经典的哲理故事。现在我来品味一篇小故事,叫《命运》。
《命运》讲的是连个孩子的命运,一个被高僧占卜为“状元”,另一个为“乞丐”。二十年后,当初的“状元”成了乞丐,而“乞丐”却成了“状元”。
上帝说:“我赋予每个人的天分之占他命运的三分之一,其余的在于他如何去把握。”
看了这段话,我很受触动。把握,把握命运,多简单的字眼,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呢?不必埋怨自己的天分,更不必埋怨自己的命运,因为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你随时都可以改变它的!只要你愿意。
读《评说玫瑰》有感
这篇文章很早前我已在《故事会》上读过,当时我就很喜欢它,现在又反复读了几遍,印象更深了。它的名字叫《评说玫瑰》。
短短的几句话,包含了深深的哲理。两句话语,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玫瑰园里,有一对双胞胎和她们的母亲。双胞胎对玫瑰园的看法是这样的:“这是个坏地方!因为每朵花下面都有刺。”“这是个好地方!因为每丛刺上都有花。”
道理很明了不同的角度看事物都会有不同的想法,这个法则可以用到任何方面,只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的话,会有最好的结尾!不信,试试看吧。
<读书笔记范文>
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道理
“百分之九十九的烦恼不会发生。”这句话你相信吗?我犹犹豫豫的,半信半疑。
又一起的《读者》里,就有一篇这样的文章,题目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烦恼不会发生》,它用一个个鲜明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好神奇耶!
神奇归神奇,我还是认为这是一句安慰人的话,因为这感觉有点不可思议,如果烦恼都不会发生,那还烦恼什么?如果真的是对的,那……不是太伟大了?
我做了一个实验,写下了3个烦恼,果然,一个也没发生,实在太令我吃惊了。你一定不信,我看你可以试试。(那个烦恼一定要现实哦)
读《绿屋的安妮》有感
《绿屋的安妮》写得不错,内容也很有味道,好!
11岁的孤儿安妮被错送到住在绿屋的一对夫妇家,因为安妮的可爱,那对夫妇收留了安妮。于是绿屋的安妮上学了,发生了许多让人又可气又可笑的故事……
看完了这本书,我不又喜欢上了安妮这个人物形象,她活泼、大胆、可爱、聪明、善良,最重要的是她极富想象力,乐观极了,在她眼里,什么都是美好的。她爱说话,中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我倒希望和她交朋友,有她在我永远都不会寂寞了。
我希望能做个像安妮一样的女孩,讨人喜欢的可爱女孩。因为女孩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读《永别了武器》有感
一个告别了武器的人,不是敌人的俘虏,就是爱的俘虏.我不是不善于自我保护,实在是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就如同生命的数据库,已经不需要进入的密码,随时都可以打开全部程序,可以读出全部的文件.我说的俘虏,就是这个意义上的俘虏.当我把自我放到阳光下的时侯,我明白从此不能有所伪装,隐蔽的日子一想起就令人不安.当我意识到抗拒的无奈,有多少时间无可挽回,有多少记忆渐渐从内心淡出.说到底,俘虏就是一个不能抵挡伤害的人,就是要有足够的勇气放弃希望,必须承受生存的全部压力.本来,在属于个人的空间,可以沉浸于独自的幻想,可以从尘埃里开出虚拟的花朵.而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是连欺骗自己都不能,只有不断地净化内心世界.
[黄帝内经读后感之 1,关于作息时间]
在四气调神大论第二提到,
春三月,夜卧早起
夏三月,夜卧早起
秋三月,早卧早起
冬三月,早卧晚起
按我个人理解,按这个顺序似乎更好些
春三月,早卧早起
夏三月,夜卧早起
秋三月,夜卧晚起
冬三月,早卧晚起
呵呵,不知是否对,黄帝内经读后感之 1,关于作息时间,读后感《黄帝内经读后感之 1,关于作息时间》。
〔黄帝内经读后感之 1,关于作息时间〕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易经》和《黄帝内经》读后感]5小时前 阴阳是世界的本质,是阐述整个世界的基本的“论”,阴阳的冲和转化是成就世间万物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阐述和运用这些规律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典籍,都叫“经”,《易经》和《黄帝内经》读后感。《易经》是运用阴阳关系进行逻辑推理来彰往查复的实用技术手册,《黄帝内经》是运用阴阳关系辨证施治来救死扶伤的实用技术手册。《易经》和《黄帝内经》是并列的典籍,分属不同的门类,其共同的理论基础是阴阳关系。 很多学中医的人有这样的认识,认为中医学是巫医的实践与易理相结合的产物。其实,两个不同门类的并列的技术书籍之间,并不存在谁主导谁、谁结合谁的关系,《易经》从成书的动机上就不是用来创立和规划医学的。它们的关系好比工业会计和商业会计,两者是在各自的经营范畴里本着会计学原理产生和细化的,工业会计不会对商业会计有什么指导性决定性的影响。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解,是因为儒家把《易经》推为六经之首,而且这种排序得到了学术界广泛认可,所以汉以后的中医大家,在中医理论的论述中,提及阴阳概念和关系时,会不自觉地把易经原理当做理论根据,这才形成了后世医家言必称易的局面,这样一来,中医真正的理论本源——阴阳——长期以来反而受到了广泛的忽视。很多学习和从事中医的人,因为《易经》对于阴阳关系的对立统一的表述在他们心中形成了定见,所以在这个先入之见的基础上,对阴阳关系在中医里的体现,理解上就会失之简单、偏颇。 一台汽车的阴阳气血表现在什么地方?运转中的发动机是阳,静止的车身是阴,这台车就是一个负阴而抱阳的状态,怎样才能做到“冲气以为和”呢?你得把处于分离状态的离合器切合上,也就是挂上档,让发动机和车轮之间产生联系,动力才能传到轮子上让它转动起来,读后感《《易经》和《黄帝内经》读后感》。当车子轻快平稳地跑起来之后,车子就有了生命力,不再是一堆铁皮,这叫做“阴阳相博谓之神”。 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表述中可以看出,阴阳是世间万物存在的大背景,但世间万物对阴阳的反映是不同的,水火对阴阳有征兆的作用,其他的万物上下左右男女只有指示的作用。指示是对已经发生的状态的反映,征兆是对尚未发生的未来状态的象征,这个区别是非常关键的。该论有两句应该特别摘出来放在一起看:“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水火是阴阳的象征,也是血气的象征。 那么,为什么水火会被作为阴阳的象征,尤其是作为男女气血的象征?水火有什么显著区别于其他五行万物的特性吗?有的。那就是它们的流动性。金木土三类都是固态的,水是液态的,火是气态的。水和火没有固定的形态,表现的是非线性的、不确定的、未知的、可变的性质,阴阳在冲和作用过程中表现的状态,无法用固定不变的物质概念来表述(现代科学在这一点上走入了机械唯物论的歧途,好在一些理论物理学家已经开始意识到并做了大量的工作来纠正它),水火自身具有的特性正好是最佳的表现形式。人体的气血运行也是这样。 金木水火土,代表五大类物质,金和土代表无机物当中的金属和非金属两类;木代表有机物中的植物;水和火,除了代表它们自身之外,还因其具有动性而共同代表有机物中的动物类(含人类)。从这点看,用水和火来表现生生不息的阴阳关系以及人体血气运行规律,并非出自有意识的挑选,而实在是自然而然的非其莫属的。 结论的一句,套在哲学框子里,就是同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同类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易经》和《黄帝内经》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聂文涛:自神农、轩歧之后,中华养生实践历经近三千年,到战国时期汇编成《黄帝内经》。此后,又经过两千多年的中医学发展,传至今天。可谓三千年一开花,两千年一结果。比起那些昙花一现的健康创造,《黄帝内经》的法则不仅经历了时间的洗礼,更具有随时可以亲身见证的特点。黄帝说:“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为经,以教众庶。”让此中之道传之后世,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这也是我们要训解《黄帝内经》的原因。
以上就是黄帝内经读后感1500字的全部内容,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