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之奇谏假道读后感?因为往往在判断谁才是真正的朋友时,我们都会基于自己的经验和此人的的德行来做出抉择。就像《宫之奇谏假道》中的虞公,在面对晋公的一些“蝇头小利”便抛下了与自己“齿寒相依”的盟友。那么,宫之奇谏假道读后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在看完这则谏文,我的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便是“ 农夫与蛇 ”的故事。虞公之与晋国,正如农夫之与蛇。相同的是,虞公与农夫都搞不清楚自己帮忙的就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更分不清此人究竟该不该帮。
不同的是,虞公比农夫更蠢,至少农夫是真正地想向蛇予以善意,不掺加任何的利益需求。如果说农夫是 盲目的善人 ,那么就是虞公是 盲目的蠢人 了。其一,且不说虞公借道给晋国图的是那几匹名马,还是说想借此机会向晋国献好。但是他都傻傻地认为自己可以凭借和晋公之间的宗族关系而“幸免于难”,更搞笑的是,他甚至认为,哪怕晋公不认他们之间的宗族关系,他也可以凭借着平日里的烧香拜佛,得到神明的护佑而“幸免于难”。其二,大夫宫之奇苦口婆心地劝谏他:要知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要知道晋公此人只图利益不认关系;要知道神明只认德行不认所祭拜的祭品,但是虞公还是一意孤行,正如《石碏谏宠州吁》里的卫庄公一样,对于忠言充耳不闻,自取灭亡。感觉有时, 聪明的人真的是有千般聪明,但愚蠢的人却终是千篇一律 。
感叹之余,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
“ 谁才是真正的朋友 ?”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蛮困难的。因为人心飘摇,而当局者又迷,所以与其去鉴定谁才是自己真正的朋友,倒不如先认清谁不是自己的朋友。
《宫之奇谏假道》出自《左传·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年晋国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是要趁虞国的不备而一举两得,即先吃掉虢国,再消灭虞国。具有远见卓识的虞国大夫宫之奇,早就看清了晋国的野心。他力谏虞公,有力地驳斥了虞公对宗族关系和神权的迷信,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应该实行德政,民不和则神不享。可是虞公不听,最终落得了被活捉的可悲下场。
文章首先陈述了虞虢之间的紧密关系,然后揭露出晋侯残酷无情的本质,最后提醒虞国公国家存亡在于德行,而不在与神灵。文章批判了迷信宗族关系和神权至上的迂腐,反映了当时的民本思想。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开头只用“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一句点明事件的起因及背景,接着便通过人物对话来揭示主题。语言简洁有力,多用比喻句和反问句。如用“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比喻虞晋的利害关系,十分贴切、生动,很有说服力。
晋献公吞并虢国和虞国的成功,要归功于他的心狠手毒:一方面以本国宝物作诱饵,诱敌手上钩;一方面六亲不认,不顾同宗亲情,唯利是图。于是,不惜以阴谋诡计骗取虞国信任,将两国逐个吞食。俗话说,“舍不得孩子,打不到狼。”“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晋献公实实在在地照这样去做了,并且得到了回报,实际上什么都没有损失。
昔者,就是从前的意思。欲,想要。假,借的意思:假道,意为借道。虞虢都是当时的诸侯国。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前,晋献公想要向虞国借道来攻打虢国。
关于这个故事《左传》有一篇叫做《宫之奇谏假道》文章非常精彩,建议你也去看一下
当昏庸愚蠢的君主碰上懦弱不能强谏的臣子,则国必亡。在晋国准备假道于虞前,晋国君臣就已经看透了这一切。因而在晋臣建议向虞假道时,晋君还有点喜爱宝物,大臣就说,把宝物送给虞国,那就等于放在自家的外室,随时可以拿回来。后来的事实也确实如此。
宫之奇错就错在当国君不采纳自己的建议后,不能坚强强谏。但他还有是远见的。他走上来,就摆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唇亡齿寒”,现在已经被收入成语词典里了。当虞侯以与晋同宗和享礼丰洁这两条理由来反驳时,又被他驳斥得体无完肤。虞侯的昏庸愚蠢就表现在这里。当事实清楚,理论充分时,仍然不能采纳意见,最终招致灭亡的结果是无可避免地发生了。这一结果宫之奇也已经看得明明白白了,全族出走,且说出一段诊断:虞不腊矣,晋不更举也,在此行矣。
通过这篇文章,也可以看出,在春秋时期,当时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宗族和神权已经不那么牢靠了,要想国家安定,只有明德保民,民是重要的。不施行德治,则民心不和,所谓的“神不享”,也就是国家不能祭祀了,因为要灭亡了。这是早期的民生思想。后来,这种思想一直在发展,直至今天。
几百年后的孟子,明确地提出了民本思想,那就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从此以后,朝代更替,总是因为民心得失。
宫之奇
--------------------------------------------------------------------------------
宫之奇是春秋时虞国(今山西省平陆县北)人,生卒年不详.他明于料事,且有远见,是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
春秋时期,各国攻伐不止,晋国与虞国为邻,早有吞并虞国之心,但因虞国和虢国是很好的盟国,无隙可乘,所以始终未敢轻举妄动.对此,宫之奇看得很清楚,坚决主张虞虢联盟.
晋献公十九年(前658年),晋国将“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壁”送给虞君,请求借道伐虢.宫之奇识破了晋国的阴谋,深知晋献公送良马、宝玉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故极力劝谏虞君,不能借道给晋军.但虞君贪财好利,接受了晋国的名马宝玉,借道与晋,还请求派兵为晋军充当先头部队.这年夏天,晋派里克、荀息率军会合虞师攻打虢国,占领了虢国的下阳(今山西省平陆县北).
晋献公二十二年(前655年)晋国又向虞国假道伐虢,宫之奇对虞君说:“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又说:“虞之与虢,唇之与齿,唇亡则齿寒.”劝说虞君联虢抗晋.虞君不听,再次借道给晋.宫之奇预料虞国将亡,便带领他的族人离开了虞国.果然,就在这年冬天,晋军灭亡虢国后,凯旋回师,将晋军驻扎在虞国,然后乘其不备,发起突然袭击,轻而易举地将虞国灭亡,虞君及大夫百里奚被俘.
宫之奇为了虞国的安危,尽了很大的努力,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
(本文作者:高权德)
以上就是宫之奇谏假道读后感的全部内容,《宫之奇谏假道》的主要内容:公元前655年晋国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是要趁虞国的不备而一举两得,即先吃掉虢国,再消灭虞国。具有远见卓识的虞国大夫宫之奇,早就看清了晋国的野心。他力谏虞公,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