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编辑推荐

庄周梦蝶读后感,庄周梦蝶告诉我们的道理

庄周梦蝶读后感?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它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个的哲学命题。在其中,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那么,庄周梦蝶读后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庄周梦蝶读书笔记

[打酱油的哲学——《庄子养生主》读后感]

——庄子“无为而治”的观点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打酱油”,打酱油的哲学——《庄子养生主》读后感。(24班姜佳其同学的一条人人状态)

我们叫孔子“圣人”,叫孟子“亚圣”。在名头这方面,庄子似乎没捞到什么,不过我们的确可以叫他“神人”。鉴于古代史学家喜欢对伟人的出生yy的传统,我到是愿意相信在庄小周小朋友出生的时候:蝴蝶仙子从天而降,落在了呱呱啼哭的庄小周小朋友跟前,从飞舞的长袖中缓缓拿出一个瓶子,说:去这个世界打一趟酱油吧。这时,庄小周不哭了,他把小手伸向了空中像是要抓住什么。

于是,当庄小周长大成庄周时,他写了一篇名章来论述他小时候的困惑:究竟是我做梦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梦到了我。这就是世界名著“庄周梦蝶”。

据说庄子的文风“天马行空,尖酸刻薄”。就这两个成语形象地组合起来我觉得就是:一个疯子在骂人。不过,仔细领悟庄子的文章,才会发现庄子何止是个疯子,而是一个哲学家,庄子何止是在骂一个人,而是在教训普天之下为名为利所累的白痴们。

《养生主》开篇就告诉了我们一个很有道理的道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个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被教育了,貌似还有一个山寨版的什么“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扒拉扒拉”。

庄周梦蝶揭示的道理

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它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个的哲学命题。在其中,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虽然故事极其短小,但由于其渗透了庄子诗化哲学的精义,成为了庄子诗化哲学的代表。也由于它包含了浪漫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人生哲学思考,引发后世众多文人骚客的共鸣,成为了他们经常吟咏的题目,而最著名的莫过于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周梦蝶的人生启示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庄子》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庄子》读后感 篇1

《庄子四讲》全书分成四章,每章都以《庄子》原文中的片段作为支撑,主要阐释了故,命,天,人,忘,游,虚,芒芴。

我觉得作者比较出彩的点在于,很多人把庄子的“忘”、“虚”理解为退回初始状态、混沌的世界,与万物合一,仅此而已,而毕来德则更进一步(不知这一步是走对了还是错了),强调虚空、混沌带来的变化和自我更新自我塑造的能力,让来回往复的主体得以重新定义与自我、他人、世界的关系。我想到的比喻是陶泥,毕来德不仅强调把已经塑成花瓶的陶泥揉回原本的球型,而更为强调揉回了球之后,这团泥可以被重新造成一条蛇、铃铛、一只兔子。

作者另一个出彩的地方在于,他提出庄子的虚或者混沌,指的不是宇宙,而是身体,身体(而非所谓心灵、精神的自主运作是自主性的保障),这个观念我仍然存疑,可能我还没能彻底理解毕来德的身体指的是什么,不过,确实是意识对于自身的认识以及对独特性的渴望把自体和他者分割开来,而意识也在这种认识中化为他者(这也是毕来德另一个有意思的发现:知道和不知道都有道理,都符合庄子的描述,它们却是在根本上冲突的;也就是说,一方面,人在知觉的时候无法言说,言说的时候不知觉,因此人说的是自己“不知”的东西,另一方面,道是可以被“知”的,到了天的境界,则可以“游”,也就是毕来德所说的“静观”)。

庄周梦蝶读后感300字左右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庄子齐物论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庄子齐物论读后感篇1

庄子看来,矛盾双方的对立没有绝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如“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矛盾双方的对立是极其不稳定的,之所以有“是”与“非”是因为“成乎心而有是非”所以论是论非,都受自己偏见形成的标准所左右,就如“毛嫱丽姬,人之所美者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绝骤”人所喜看的美女却是鱼、鸟、麋鹿所要极力避开的人,是非标准很有局限性的,也极易被颠覆的。

所以庄子是更强调矛盾的统一性同一性的,“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一事物的的分割,就意味着另一事物的组成,一事物的组成就意味着另一事物的毁灭。“狙公赋茅,曰:“朝三暮四”众狙怒,曰:“然则朝四暮三”,众狙皆悦。是早上喂三颗晚上喂四颗还是早上喂四颗晚上喂三颗,对于猴子来说虽有喜与恶的对立,但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七颗板栗。

庄子喜欢的是一种混沌的,混同是非、任意自然的状态,他说认知的境界分为以下几等,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加矣”宇宙开始时不曾有任何东西存在,这是最高等的认知;“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认为有物的存在但未去分辨彼此人我的界限,这是次一等的认知;“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亏也”有了是非观这是再次一等的认知;“爱之所成”偏好形成这是再再次一等的认知。

终是庄周梦了蝶

《庄子》读后感范文8篇

《庄子》的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庄子》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庄子》读后感范文【篇1】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篇文章,课文主要讲述了庄子与惠子的一场辩论,对于庄子知不知道鱼的快乐这么一件事,文中他们两人各有各的看法,学完课文,我似乎穿越两千年,了解了他们的不同性格。

从文中的插图来看,那个身着白绸衣,带有玉佩的应该是惠子,因为老师之前讲过惠子是做过官的,所以还是有点小钱买绸缎衣的。另一个衣着朴素,头发只用布缠起的应该就是庄子了。

再从看鱼时表情分析,那个表情严肃的人是惠子,因为惠子是一个对待事物极为认真的人,始终都有自己严谨的看法。那个只是手捋着胡子,像是一个随心所欲,自由的人就是庄子了,因为庄子没那么认真了。

最后,从语言也能看出他们的性格。“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惠子在庄子说完后脱口而出,看得出惠子比较在意事物的表面,认为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是一个偏向于理性思维的人,就像龚老师说的是个“理工男”。而庄子在一见到鱼后就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可以说明庄子比较在意自己的内心感受,是“文艺男”的风格。

以上就是庄周梦蝶读后感的全部内容,因为人生的变化呀,是在不经意之间,有太多阶段。庄子以庄周梦蝶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什么认识自己最难,就是因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事物就会完全不一样,如果我们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以己之心,推断所有的事物,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