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训与惩罚读后感?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两卷),《个体的社会》福柯《规训与惩罚》、《疯癫与文明》或《古典时代疯狂史》、《知识考古学》(英文)、《词与物》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三联书店 三 相关领域入门史论——必读,然后选择兴趣方向 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那么,规训与惩罚读后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天真汉》是一本由(法)伏尔泰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18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真汉》精选点评:
●放下虚荣、捐弃成见。拥抱真实与爱。言语不足表现,鄙人对伏尔泰的倾赞。
●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这系列的讽刺很一般...
●四个故事。第一个,人生矛盾的,付出与收获,总是如影随形。天真人,只是理想的化身,而现实,却无比残酷。第二个,婆罗门僧的故事,理智与情感,互相纠缠牵绊,无是非对错。第三个,白与黑,如生与死,竟是黄粱梦靥。第四个,使人幸福的,不是虚荣浮华,只能是脚踏实地。
●伏尔泰很像中国的哲人,所谓“自然律”颇近道家之所言。而两千年前,老子已有“上德不德”之论,至于如今,“自然律”又有几分现实性呢?暮年的伏尔泰又一次以锋利的箭簇,射向伪善丑恶的教会…… 后面几个短篇是怎么回事?
●只有5万多字的小中篇。傅译整体挺好的,就是把“教母”译成“干妈”实在是过于土味法语了。
●患难未始于人无益。可是世界上多少好人都觉得患难于人一无裨益!这句话竟没理解
●一个人捐弃世界必然遗憾无穷,要是硬压下去,那一定是到了死神的怀抱里还免不了虚荣。
在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之前,整个欧洲笼罩在死寂的黑暗之中,恣意、狂暴和残酷的刑罚使还未摆脱愚昧状态的人们饱受野蛮而又残忍的封建专制折磨之苦。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随着启蒙思想不断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当时统治集团中的一些有志之士对旧的刑事制度产生了厌恶、怀疑和不满,刑法改革的思想条件和社会条件正在日益的成熟,现在只待有人先扯下旧刑事制度最后的遮羞布,让其蒙昧主义的本质暴露无疑,并根据新的社会需要,运用启蒙运动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和人权观念阐发新的刑法原则。谁将承担这一历史使命呢?1764 年,欧洲惊呆了,一系列振聋发聩的批判和一系列鼓舞人心的刑法原则竟然完美的浓缩在一本六万字的、题为《论犯罪与刑罚》的小书之中,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26岁的意大利青年,名字叫萨雷·贝卡里亚。
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以巨无畏的勇气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当时旧的残酷而又野蛮的刑事制度,深刻地揭露了旧的刑事制度的蒙昧主义本质,将启蒙运动所创导的理性主义和自由主义引入刑事政策领域,使人类对犯罪与刑罚的认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他在卢梭和孟德斯鸠所主张的社会契约论的观点的基础上,在本书中深刻的揭示了刑罚与惩罚权的来源,从而推论出一系列重要的结论。
在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之前,整个欧洲笼罩在死寂的黑暗之中,恣意、狂暴和残酷的刑罚使还未摆脱愚昧状态的人们饱受野蛮而又残忍的封建专制折磨之苦。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随着启蒙思想不断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当时统治集团中的一些有志之士对旧的刑事制度产生了厌恶、怀疑和不满,刑法改革的思想条件和社会条件正在日益的成熟,现在只待有人先扯下旧刑事制度最后的遮羞布,让其蒙昧主义的本质暴露无疑,并根据新的社会需要,运用启蒙运动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和人权观念阐发新的刑法原则。谁将承担这一历史使命呢?1764 年,欧洲惊呆了,一系列振聋发聩的批判和一系列鼓舞人心的刑法原则竟然完美的浓缩在一本六万字的、题为《论犯罪与刑罚》的小书之中,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26岁的意大利青年,名字叫萨雷·贝卡里亚。 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以巨无畏的勇气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当时旧的残酷而又野蛮的刑事制度,深刻地揭露了旧的刑事制度的蒙昧主义本质,将启蒙运动所创导的理性主义和自由主义引入刑事政策领域,使人类对犯罪与刑罚的认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他在卢梭和孟德斯鸠所主张的社会契约论的观点的基础上,在本书中深刻的揭示了刑罚与惩罚权的来源,从而推论出一系列重要的结论。
《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 是法国著名思想家米歇尔·福柯(1926—1984)的代表作之一,于1975年问世。福柯称这部著作为“我的第一部著作”,这可以从“成熟之作”和“领衔之作”这双重意义来理解,但由此也可以看出福柯本人对这部著作的重视。本书所考察的惩罚权力的历史包括三个阶段:中世纪末和“旧制度”时期作为王权武器的酷刑;古典时期人道主义改革者的梦想;体现了现代规训权力技术的监狱和规范化监督。这里所谓的“古典时期”(法文:Iageclassique;英文:classicalperiod),不是指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古典古代,而是指近代绝对君主制和法国大革命时期,大体上与西方文学史上所说的古典主义文学时期一致。
《规训与惩罚》读后感:
作者简介:米歇尔?福柯,20世纪极富挑战性和反判性的法国思想家,《规训与惩罚》读后感:对微观权力概念的理解 转。青年时期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以后曾担任多所大学的教职。1970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思想系统史教授,直至逝世。福柯的大多数研究致力于考察具体的历史,由此开掘出众多富有冲击力的思想主题,从而激烈地批判现代理性话语;同时,福柯的行文风格具有鲜明的文学色彩,讲究修辞,饱含激情,这也是他在欧美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
社会学名著读后感
一 社会学理论史论
塞德曼《有争议的知识——后现代时代的社会理论》
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选读),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华夏2000
科瑟《社会学思想名家》(选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亚历山大《社会学二十讲》,华夏出版社2000
杨善华主编《当代社会学理论》,北大出版社1999
杨善华、谢立中主编《西方社会学理论》(上卷),北大出版社2005
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华夏出版社2000
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
贝斯特、凯尔纳《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中央编译
《Blackwell社会理论指南》,上海人民2003
夏光《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理论》,社科文献2003
阎明《社会学与中国——一个学科与一个时代》,清华大学
二 社会学理论原典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弗格森《市民社会史论》
韦伯 本迪克斯《韦伯思想肖像》、广西师大版韦伯著作系列、其余自查(主要为三联书店版)
涂尔干 上海人民版《涂尔干文集》及袖珍文库中个别短篇著作
齐美尔《货币哲学》《社会是如何可能的》《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现代人与宗教》 弗里斯比《现代性的碎片》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
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重建时代的人与社会》
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
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日常接触》
希尔斯《论传统》
吉登斯《社会的构成》《现代性之后果》《现代性与自我认同》《民族国家与暴力》
布迪厄《实践与反思》《国家精英》《区隔》
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现代性与大屠杀》《现代性与矛盾性》
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意识形态之终结》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利奥塔《后现代状况》
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
默顿《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
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
布希亚《生产之镜》《消费社会》
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两卷),《个体的社会》
福柯《规训与惩罚》、《疯癫与文明》或《古典时代疯狂史》、《知识考古学》(英文)、《词与物》
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三联书店
三 相关领域入门史论——必读,然后选择兴趣方向
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丁•杰《法兰克福学派史》,广东人民出版社
麦克里兰2003《西方政治思想史》,海南出版社
约翰斯通《现代基督教思想》(上下)
斯威德伯格《经济学与社会学》,商务印书馆
彼得•伯克2001《历史学与社会理论》,姚朋等译,上海人民
何兆武等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
丹尼斯•史密斯2000《历史社会学的兴起》,周辉荣等译,上海人民
阿普尔比、亨特、雅各布1999《历史的真相》,刘北成等译,中央编译
王晴佳、古伟瀛《后现代与历史学》
伊格尔斯2003《20世纪的历史学—从科学的客观性到后现代的挑战》何兆武译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资本的年代:1848—1875》,《帝国的年代:1875—1914》,《极端的年代:1914—1991》
……(文学、法律、人类学-王铭铭)
四 其他
《余光中谈翻译》、思果《翻译研究》《翻译新究》
《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学》第一至三卷、《思想与社会》辑刊
清华社会学系主办《社会学学术社区》网站(含论坛与博客)、《世纪中国》网站、《文化研究》网站
五 英文阅读第一期(中文侧重点另定)
Strydom: Discourse and Knowledge: The Making of Enlightenment Sociology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以上就是规训与惩罚读后感的全部内容,进入现代后,文学中对“成人礼”产生了怀疑,即结果并非一定是启蒙,一种人的尊严的确立与对人类文明成果的自信,对疯癫的文明与其所带来的规训与惩罚的的认知使得作家们处于一种悖论之中,由此又引申出来两种变体,其一是对社会化的拒绝而无法“进入”社会,代表如加缪的《局外人》、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