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编辑推荐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那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00字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文书深刻的谈到“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个问题。注意是伴随各个心理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状态,没有注意的参加,不可能有比较稳定的心理反映,也就难以完成认知过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注意是学习的门户”。因此,注意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培养孩子做事精力集中,克服注意力游移、分散的坏习惯呢?第一、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效率低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干着这个,想着那个;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教师要从小培养孩子在某一时间内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如给幼儿看图书时,看完一本,再换一本。给予幼儿玩具,也不要一下子太多。如果玩具成堆、书成堆,容易使他们养成注意力分散的习惯。孩子做完一件事情,也能体会到完成这件事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种愉快也能帮助他们继续学习,保持注意力。第二、对孩子讲话不要老是重复。有些教师对同一件事情或某一点要求总要反复交待好几遍。这样的孩子入学以后常常忽视教师所讲的话。因为他已经习惯于一件事反复地听好多遍,当教师只讲一遍时,他便当作耳旁风,以为老师也会像父母一样重复几遍。漫不经心地听课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无法遵守老师的要求,自然也谈不上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对孩子谈事情只说一遍,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好方法。第三、训练孩子善于“听”的能力。“听”是人们获得信息丰富知识的重要来源,对于学生来说,谁要是上课善于听,能理解并记住听过的东西,谁就占优势。因为学校里老师是以讲课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师要以通过听的途径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如课余时间听小说连播、听音乐。鼓励孩子复述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听到的内容,从而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第四、不要让孩子的时间太充裕。有的家长以为,读书做作业的时间越长,学习成绩就会越好。其实,时间太多也有负作用。造成许多孩子对于时间没有紧迫感,学习起来慢腾腾的,本来一小时可以做完的事,二三小时还没完成,而且养成注意力涣散的毛病。时间不多,反倒会逼着孩子注意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第五、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孩子在家里学习的时候,最好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和场所,它的作用主要是形成一种心理活动的定向,即每当在习惯了的学习时间和地方坐下来,精神便条件反射似地集中起来。家长应该把孩子的学习时间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时间,不要随便支他们打油买菜、拿东西,以免干扰思维的连续性。家里要给孩子提供专门学习的地方。孩子学习时,家里要安静。 第六、训练自我控制能力。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排除主客观因素的干扰,才能专心致志。教师可以帮助孩子从控制外部因素做起。如孩子的书桌上不要摆放装饰品和零食,看书写字时保持正确的姿势,不乱动、不乱摸,字要写工整等等,孩子如果能控制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行为,就比较容易克服浮躁的情绪。同时还可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加以培养。如聚精会神地下棋,这是集中思想,训练有条理地思维的良好方法。孩子学会专心致志,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给教师的建议》摘抄笔记

转载:

读《谈佛说道悟人生》有感

佛说,让我们成熟的,是经历,是磨难;让我们幸福的,是宽容,是爱;让我们安心的,是理解,是信任。 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 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埋怨,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 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遇,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让我们拥有最大化的快乐,让我们拥有最大化的幸福。 人生,只要适合自己就好。 是这样的一段文字,吸引我通读了全书,又对此书爱不释手。它委婉的道出了很多人生的真谛,让我的身心处在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澈中去反思自己的过去,畅想自己的未来。 如果想要得到,就必须先学会付出 有一个出家人在沙漠里行走了两天。途中遇到暴风沙。一阵狂沙吹过之后,他己认不得正确的方向。正当快撑不住的时候,突然,他发现了一幢废弃的小屋。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了屋内。这是一间不通风的小屋子,里面堆了一些枯朽的木材。他几近绝望地走到屋角,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抽水机。 他兴奋地上前汲水,却任凭他怎么抽水,也抽不出半滴来。他颓估坐下,却看见抽水机旁,有一个用软木塞堵住瓶口的小瓶子,瓶上贴了一张泛黄的纸条,纸条上写着:你必须用水灌入抽水机才能引水!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水装满!他拔开瓶塞,发现瓶子里,果然装满了水! 他的内心,此时开始交战着—— 如果自私点,只要将瓶子里的喝掉,他就不会渴死,就能活着走出这间屋子! 如果照纸条做,把瓶子里的水,倒入抽水机内,万一水一去不回,他就会渴死在这地方了——到底要不要冒险? 最后,他决定把瓶子里仅存的水,全部灌入看起来破旧不堪的抽水机里。他以颤抖的手汲水,水真的大量涌了出来! 他将水喝足后,把瓶子装满水,用软木塞封好,然后放在原来的那张纸条的后面。 有些人在面临得到和付出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得到而不是付出,这样的人是不会有所谓的“得”的。在想要得到某种东西之前,就必须先要学会付出,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反之,则可能会什么都得不到。作为教师,我们有时候也想从学生那里得到很多东西,诸如认同、信任等等。但是,如果你只一味的想要得到,最终往往会一无所得,所以我们要学会付出。用认同去交换认同,用信任去博得信任。用你一颗赤诚的心,一颗一心为了学生的心,去对待学生,有时候,无需期待,那得到的东西像涓涓细流般不断向你涌来。 永远别在盛怒下做事,否则会做出不理智的事来 有一天,国王到森林中去打猎,许多文官武将跟随其后,在他们身上还有一群带着猎犬的仆人,他们希望能够满载而归。国王的手腕上站着一只强悍威武的老鹰,老鹰不仅视国王为主人,而且还当他是朋友,这只老鹰被训练出来专门打猎。只要国王一声令下,它就会飞高云端,向下四处寻找猎物。如果碰巧发现鹿或是兔子,它就会快速地扑上去,将其擒住。 这天,国王的运气并不好,他与大家走散了,天气又很热,国王觉得十分口渴。他希望能够看到清凉的泉水,但是,炎热的夏日早已将将山溪烤干了,老鹰也在上空无奈地盘旋寻找。终于,国王发现有一些水沿着一块岩石边缘滴流下来。他想再往上走一点儿路,一定有一道泉水,而现在一次就只有一滴水落下来。国王从马背上跳了下来,从袋子里取出一个小银杯,将它拿去盛接那慢慢滴落下来的水珠。国王花了很长时间才将杯子装满。他实在太渴了,杯子几乎装满水了,他迫不及待地把嘴凑到杯边。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天空中传来呼呼的声音,接着他的杯子就被打翻了,水泼洒在地上,倏地就渗入进缝隙了。国王抬头一看,原来是他养的老鹰。国王捡起杯子,又继续接落下的水滴。这次,他没有等那么久,就在杯内的水才半满的时候,他就把杯子举到嘴边。但是,在杯子碰到他的嘴唇之前,那只老鹰又再一次扑下来,把杯子从他的手中打落。这下子,国王真生气了。他大声吼叫着:“如果你再来,我要把你的脖子砍断!”然后,他又拿杯子盛水。但是,在他预备要喝水之前,老鹰又冲下来。愤怒的国王拔出剑刺中了它,可怜的老鹰倒在血泊中,国王的杯子掉进了岩缝中。 国王只好继续向前走,他想找到水的源头。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积水的池塘,但是他也惊讶地发现,在水池里有一条死去的巨大的毒蛇。他顿时明白了。他哭喊道:“我的老鹰救了我,它是我的朋友,而我竟然把它杀掉了。”他又艰难地回去,找到老鹰的尸体,把它厚葬了。 一个人在非常生气的情况下,往往会做出令自己非常后悔的事情来。因此,当人在发怒的时候往往会失去理智,这个时候做出的事情当然也会毫无理智可言。我们当班主任,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因为学生的某些举动,让你火冒三丈。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从国王那里得到教训:如果你发怒了,这个时候不要轻易的做什么决定。我相信我们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学生没有遵从你的意愿,我们在一气之下会对学生说出伤人自尊的话或作出极不理智的事。但事后想想,这是何等的愚蠢。因为你的一句话或一件事可能会影响孩子一辈子。国王的教训再一次提醒我们:永远别在盛怒下做事。 在勤奋用功之时,别忘了保持平常心 从前,有一个学僧到法堂请示禅师道:“禅师!我常常打坐,时时念经,早起早睡,心无杂念。我想在您座下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用功了,可为什么还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了一个葫芦,一块盐,交给学僧说:“你去将葫芦装满水,再把盐倒进去,使它立刻溶化,你就会开悟了!” 学僧遵照指示去做,没多久,跑回来说道:“我把盐块装进葫芦,可它老不化;葫芦口太小,伸进筷子也搅不动。我还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过葫芦倒掉了一些水,然后只摇晃了几下,盐块就溶化了。 禅师慈祥地说道:“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装满水的葫芦,摇不动,搅不得,如何化盐,又如何开悟?” 学僧不解地问:“难道不用功可以开悟吗?” 禅师仍耐心解释说:“修行如弹琴,弦太紧会崩断,弦太松不出声音。时刻保持着平常心,才是悟道之本。” 学僧终于领悟了其中的道理。 看了这则故事我既要告诫自己,更想告诉我的学生。无论是参禅悟道还是做其他事情,只勤奋用功往往收效不大,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忘却了平常心。想到中考前夕,学生忙碌的身影而很多又收获不大,我想那个时候,就是葫芦里的水装的太满了。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以平常心去待人接物,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处理好各种事情。 别人的经验只是别人的,并不一定适合自己 有一对夫妻做着蔗糖生意。丈夫每天到各村向村民收购蔗糖,村民将蔗糖熬制成四方块或扁圆形的糖出售。丈夫每次收购糖回家后,总是把糖装进箩筐或麻袋里,然后运到外地去卖。他在集中包装时,经常掉些糖在地上,而他却满不在乎,不加理会。他的妻子是个细心、勤俭的人,她见满地的蔗糖心疼极了。当她丈夫每次装完糖后,她都要把地上的糖捡起来,装在麻袋里,存放在屋后的房间里。 第二年,临近年关时,蔗糖短缺,丈夫无奈之下只好停止买卖。按照当地惯例,每年年终要结一次总账,一切拖欠的债务都要偿还完毕,绝不能拖到明年。 近来来由于年头不好,又缺乏运气,丈夫的生意开始走下坡路。特别是缺糖这一年,他亏蚀了本钱,欠了人家一些债。数目虽然不多,但也使他伤透脑筋。他整天冥思苦想:“到哪儿去筹措这笔钱来还债呢?”后来他对妻子说了这件事,并且感叹道:“如果还留下点蔗糖就好了,一定能卖个好价钱,也不至于负债。可现在一点糖也没有,怎么办?” 丈夫的艰难处境,使妻子猛然想起平时捡的糖,她想:“糖可能不多,但还有些。”她疾步走到后房,清点一下,居然还不少呢,整整有四担之多。妻子满面笑容地将此事告诉丈夫,丈夫到后房一看,真是绝处逢生,面对这大批蔗糖,不禁欣喜若狂:这简直是天外飞来的财富,再也不用担心债务了。 商人扭亏为盈,全靠细心的妻子,这消息传遍了大街小巷,不久,竟然传到了镇上。 镇上有家卖书报和文具的小店,店主将这件事讲给自己的妻子听。妻子也想博得丈夫的夸奖和感激,她思忖片刻,觉得这没有什么难,看我的好了。从那天起,她每天趁丈夫不在的时,将书、报纸、课本、日历等,每样都拿一两本藏起来,天天如此。快两年了,她看到藏起来的书报等物已经不少,洋洋得意地叫丈夫到后房去看。丈夫不看倒也算了,一看气得差点昏倒。“天啊,你这是在拿我的血汗钱开玩笑!”丈夫仰天哀叹。妻子愚蠢至此,报纸、课本、日历过了时,不定期会有谁要呢? 丈夫伤心之余,冷静下来,开导妻子说:“向别人学习,是要动脑筋想想的,别人的情况和咱们的不一样,所以要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千万不能生搬硬套。生搬硬套地学,走了弯路,吃了亏,还不如不学呢。” 我们作为教师,也经常要向别人讨教经验。讨教的途径也很多,看书,听课,观摩,听讲座等等。但是这样的经验也不是千篇一律适合自己的,如果样样照搬来用,可能会和书报摊的妻子一样非但一无所获,还会有损失。别人成功的经验固然值得学用,但万不可生搬硬套,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学用,否则会把事情办砸。很多时候,生搬硬套地学用别人的经验,还不如不学。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如交一位益友”。确是这样,在我疲惫的时候,在我浮躁的时候,在我迷茫的时候,在我被欲望燃烧的时候……打开此书,一些不安的心境会变得平和,一些难解的情怀会得到释然。

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后感

[<>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我们读了很多次,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感受,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读后感。阅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感触颇深,启发非浅。读完此书发现,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中谈到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这样地抱怨。试想:每天都要备课、课前准备、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课题研究。教师和所有的人一样,要做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子女,这些都需要时间。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解决了这个时间问题,答案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后感《读后感》。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多读书。确实,我们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学校所发的那本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原来, 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因此,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所以,读书吧,老师们! 要使学生学起来有趣,必须调动头脑中的经验知识,新旧结合,才更利于“新芽的营养生长和机体内养分的充分供给”。对于首次接触的新知,该放开孩子手脚,推荐给他们相关的书籍,教给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先去自主了解,获取有关的“经验知识”,在学习新知时,再将储存的意识加以调动出来,再次感知,理解,针对事实现象进行更新和思考,做到注意力集中,从而轻松学习。在第四节中苏霍姆林斯基就讲过:只有当随意注意、随意识记与不随意注意、不随意识记结合起来时,才能点燃学生意识中的“思维引火线”。 签于此,感觉自己在平时“预习知识”这一环节上,相对来说把握得还是比较适合一些,浅谈点滴:在讲新课之前,我一般先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大体弄清楚教材中要学习什么内容,这些知识跟已学的哪部分知识是相联系的,教材上的解题方法和思想是怎么样的。对于自己搞不懂的问题,拿出来跟同学讨论或者在听老师讲课的过程中,着重注意,将课堂讲授的与自己预习的相对比,这样反复识记,学到的知识是很难忘记的。而且经过预习的新课,上起课来比较轻松,学生劲头也足,当然,这一环节上还有待于提高和加强。 提高课堂效率,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我们要做到的,作为教师上好课,做好预习,提高效率,以学生为本,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3000

今天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第23条 怎样把思想同自尊感融为一体,读完之后我感受颇深,怎样才能使学生为了自己好好学习而感到自豪呢?怎样才能使学生从自己取得进步和学到知识中体验到自尊感呢?那么只有通过营造氛围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知识、智力为他们带来的自豪、自尊与自信,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成长、进步。教育的目的是要以人为本,所以作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学习上的主动权,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尽可能激发他们的自我投入意识。让学生从主动学习中获得释放,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的要求,教师硬要把注意力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成绩就越是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小学生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一个人在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渴望的兴趣。我们知道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也可以磨灭学生好好学习的欲望,因此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也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00字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文书深刻的谈到“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个问题。注意是伴随各个心理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状态,没有注意的参加,不可能有比较稳定的心理反映,也就难以完成认知过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注意是学习的门户”。因此,注意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培养孩子做事精力集中,克服注意力游移、分散的坏习惯呢?
第一、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效率低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干着这个,想着那个;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教师要从小培养孩子在某一时间内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如给幼儿看图书时,看完一本,再换一本。给予幼儿玩具,也不要一下子太多。如果玩具成堆、书成堆,容易使他们养成注意力分散的习惯。孩子做完一件事情,也能体会到完成这件事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种愉快也能帮助他们继续学习,保持注意力。
第二、对孩子讲话不要老是重复。有些教师对同一件事情或某一点要求总要反复交待好几遍。这样的孩子入学以后常常忽视教师所讲的话。因为他已经习惯于一件事反复地听好多遍,当教师只讲一遍时,他便当作耳旁风,以为老师也会像父母一样重复几遍。漫不经心地听课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无法遵守老师的要求,自然也谈不上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对孩子谈事情只说一遍,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好方法。
第三、训练孩子善于“听”的能力。“听”是人们获得信息丰富知识的重要来源,对于学生来说,谁要是上课善于听,能理解并记住听过的东西,谁就占优势。因为学校里老师是以讲课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师要以通过听的途径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如课余时间听小说连播、听音乐。鼓励孩子复述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听到的内容,从而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

以上就是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的全部内容,..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