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编辑推荐

边塞诗读后感,出塞王昌龄读书笔记300字

边塞诗读后感?守护和平 边塞诗充分体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扩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边塞诗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这也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那么,边塞诗读后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唐代边塞诗研究读后感700字

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王维,同时又是一位边塞诗人,《使至塞上》便是其边塞诗代表作之一。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写自己将奉命出巡边塞,此去征途遥遥。“单车”,即轻车简从,用在这里蕴含着独当重任的自豪感;“问”:聘问、出使;“问边”,即出使视察边塞。“属国”:典出于《汉书.武帝纪》:“元狩二年秋,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合四万余人来降,置五属国以处之。”颜师古注:“存其国号而属汉朝,故曰属国”。在《汉书.卫青霍去病传》中,颜注又解释“属国”说:“不改其本国之俗而属于汉,故号属国”。合两注而下一定义则应是:保留国号和本国风俗习惯而归属于汉朝的那些边疆少数民族的国家;类似于今天所说的附属国。“居延”:汉朝所置的县名,治所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居延县属凉州张掖郡,乃当时之属国。(见《后汉书.郡国志》)这句是承首句而言,说自己“问边”欲往的附属国将超过汉朝居延之外,暗示出任重而道远之意;“过”字应解为“超过”。朱东润主编《历代文学作品选》注此句为倒装句:“经过居延属国”,实误。居延在今内蒙靠外蒙不远的国界了,离王维要去的凉州(甘肃武威县,当时河西节度使幕府驻地)尚远,解为“经过居延”,太实,也不合情理;解为“超过”,是紧扣上句“欲”字,不过是出发前的虚指,借汉朝的典故来表现唐帝国声威远震,超过汉朝,自己使边的任重道远而已;何况诗的尾联也只说走到萧关(今宁夏固原县东南),并未经过居延。

出塞王昌龄读后感作文

《凉州词》创作于开元年间,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把凉州曲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胡笳更是西北流行乐器。这组七绝正是一组优美的边塞诗。

边塞诗心得体会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

使至塞上读后感1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下面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张燕瑾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此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出塞》读后感

随便写写。

前不久读了《边塞诗》这本电子书,感觉不错。书本内容是总结了唐朝的边塞诗。边塞诗的大体性格是豪迈的,读起来非常带感。

边写边想到的诗词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辽东小妇年十五,善弹琵琶解歌舞”,“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今夜月明人尽望”,“悔教夫婿觅封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一将功成万骨枯”。等等。

边塞诗人的作品就是豪爽,大气。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还有李qin(忘了具体叫什么)。

但读完后,我想起另一个问题。就是边塞诗的其中一个重要主题是建功立业。但显然,这是功利的。虽然是英雄式的功利。要是站在更高一级的层面上去看,这种建功立业的思想是有很大局限性的。想想毛主席的诗词,是解放全中国,解放所有的无产阶级。思想层面完全不一样。主席有一首词,

《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

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

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

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

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

骗了无涯过客。

高适的边塞诗代表作

评“昭君”(1) 分类:默认栏目2006.8.7 20:05 作者:无尽之殇 | 评论:1 | 阅读:47

明妃曲/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看过"昭君出塞"的故事.心中有很多感觉,感想.

第一个感觉,是惋惜.多好的一个美人.就送给了蛮子,如果我是汉元帝.大概也会后悔,而且是悔到骨子里.

然后找出是谁在作怪,把这么一个美人送走了.所以毛延寿死的不冤.是个男人都会在这个时候把他碎尸万段的吧.

而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后宫的明争暗斗.(汉后宫女子为得皇帝宠幸,大多贿赂画师,昭君没有给画师毛延寿行贿,他就把她画丑了.等匈奴和亲时,"貌为后宫第一”的昭君就因为被画丑了,随手被元帝拿来与匈奴和亲)

我们说起昭君时,应该都是赞扬她“舍身为国”,“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之类的.却没人说过她的幸福与不幸福.

我觉得...没错...她是幸福的...她逃离了“深如海”的后宫,来到了有着敬她爱她的子民的草原。

以上就是边塞诗读后感的全部内容,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扩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这本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