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读后感?《庄子》读后感范文【篇1】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篇文章,课文主要讲述了庄子与惠子的一场辩论,对于庄子知不知道鱼的快乐这么一件事,文中他们两人各有各的看法,学完课文,我似乎穿越两千年,了解了他们的不同性格。那么,庄子说读后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庄子》读后感范文8篇
《庄子》的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庄子》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庄子》读后感范文【篇1】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篇文章,课文主要讲述了庄子与惠子的一场辩论,对于庄子知不知道鱼的快乐这么一件事,文中他们两人各有各的看法,学完课文,我似乎穿越两千年,了解了他们的不同性格。
从文中的插图来看,那个身着白绸衣,带有玉佩的应该是惠子,因为老师之前讲过惠子是做过官的,所以还是有点小钱买绸缎衣的。另一个衣着朴素,头发只用布缠起的应该就是庄子了。
再从看鱼时表情分析,那个表情严肃的人是惠子,因为惠子是一个对待事物极为认真的人,始终都有自己严谨的看法。那个只是手捋着胡子,像是一个随心所欲,自由的人就是庄子了,因为庄子没那么认真了。
最后,从语言也能看出他们的性格。“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惠子在庄子说完后脱口而出,看得出惠子比较在意事物的表面,认为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是一个偏向于理性思维的人,就像龚老师说的是个“理工男”。而庄子在一见到鱼后就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可以说明庄子比较在意自己的内心感受,是“文艺男”的风格。
我读了《庄子.山木》中的“庄子行于山中”这个故事,受益匪浅。有一天,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伐木的人站在旁边却不去砍这棵树。他的学生问其中的原因,庄子说:“这棵树没有可用的,它因为不成材而能够过完它天赋的寿命。”庄子从山中出来,又来到朋友家中,老朋友见了非常高兴,便命令年轻的奴仆去杀鹅,用酒招待他们。奴仆问主人:“其中一只鹅会叫,一只不会叫,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第二天,学生问庄子:“昨天,山中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够过完它天赋的寿命,而主人家的鹅因为不会叫被杀死了,请问先生,是不材好还是有材好呢?”庄子笑着说:“我将要在不材与有材之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不能拘泥不变,要根据事物本身的特点灵活变通,也就是说看待事物要从多角度去理解,再加以分析,取其利而弃其弊。就拿成材与不成材来说,原文中被砍伐的树木用来盖房子、做家具,是被人类所利用。没有被砍伐树木虽然“得终其天年”,但它的一生却为人类的生存环境默默无闻地做出了巨大贡献。同理,如果庄子的朋友家圈养的两只鹅都会叫,那么为了招待客人也必定杀死其中一只。杀死的和没有被杀死的鹅,同样服务于人类。综上所述,成材与否绝不能以“伐木”和“杀鹅 ”这样草率界定,关键是看它对人类、对社会乃至对国家有没有价值。
读完《于丹庄子心得》后,有啥体会呢?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欢!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篇一
抽空阅读了《于丹庄子心得》,很享受这种边阅读边思考人生的过程,同时收获颇丰。于丹的庄子心得,说的通俗些,其实也可以算作是《庄子》的读后感。我是读读后感而感。而于丹这篇读后感,与寻常的那些不同。她用心地研究《庄子》,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和思想来将《庄子》现代化。就像是一条再肥美的鲈鱼,如果就这么活生生地摆放在你的面前,你是不会有想吃它的欲望,但在经过厨师一道道工序细心烹饪之后,展现在你面前,它就会让你垂涎欲滴。从某种程度上说,于丹就是那个出色的厨师。
其实于丹讲的这些道理,有一定阅读经历的我们是极易理解的。而她举的一些例子,我们也未必没有听说过。应该说她是根据《庄子》一书比较系统地、全面地将其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循序渐进,不失归整。她给予了我一种立体的思维空间,从庄子到人生,从人生到我的现实生活。我现取书中第二章——境界有大小的部分观点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其一,庄子在《逍遥游》里,讲到了这样一个“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尧想把天下让位给许由,许由却拒绝了:你治理天下已经治理得这么好了,那么,我还要天下干什么?我代替你,难道就图个名吗?然后又说了一个很经典的比喻:“鹪鹩***jiāoliáo***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施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辩论。一次,他俩一同来到了濠梁之上。庄子说:“你看这鱼游来游去,多快乐呀。”
惠施是逻辑论辩行家,他立马抓住庄子的思维漏洞进行了反驳:“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一笑,以同样的逻辑反问道:“你也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哲理启示:这个故事看似一种逻辑论辩,其实庄子是想通过这些告诉我们,不要把自己的学说或思维标准强加到别人头上,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是不同的,且只对他自己有意义。你不能代替别人,别人也不能代替你。
在初一以来,我们接触了大量的文言文。在我眼中,文言文是一种让我想“哭天喊地”的文种——它需要我们背诵理解几百几千年以前的文字。但才学的《庄子两篇》却让我有种想读下去的欲望。於是我买了《庄子浅说》。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名著,但这本书让我进一步瞭解了庄子这个人。
整本书都是作者的解说与《庄子》中的文章相结合的,所以不会有什么看不懂的,反而让我对庄子能有更深的认识。陈鼓应的这本书虽然薄薄的,但却胜过那些厚的能砸死人的所谓解说。
在一个混乱的社会里,庄子为人们设计了自处之道。在他所建构的价值世界里,没有任何的勾心斗角,我们可以自得地享受美好的世界。
孔子的学说让我们在太平盛世中悠然自得,但庄子却教我们如何在乱世中生存——不求名利,只求心中的自得。
这本书分为“生活篇”“生死篇”“思想篇”三部分。从“生活篇”中,我瞭解到了庄子的生活十分艰苦,但他却怡然自得。我很好奇他是如何生活下去的,很快,陈鼓应给了我答案——庄子把物质生活的需求降到最低的程度,而致力於提升精神生活。
在生活态度上,庄子是顺其自然的。他不会算计别人,而是以一种淡然的心态来看待事物,正如《惠子相梁》中庄子的所为。所以理所当然的,老庄也不沉迷於官名仕途,《逍遥游》也是一种写照。
以上就是庄子说读后感的全部内容,庄子优秀读后感1 渐渐开始不再喜欢那些所谓出名的大家的总结,他们先入为主说了一些想法,看似无懈可击中堵塞了我们的思路,让他们去喧嚣吧,我自己去看了《庄子》,何为平淡? 庄子是一个相对主义者,按照唯物主义观点,相对主义者徘徊在唯物和唯心之间,最后堕入唯心主义,庄子貌似正好验证了这个理论。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