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读后感1000字?1、《与妻书》所讲述的,不仅仅是林觉民与陈意映之间隔着家国责任与革命理想的爱情悲欢,它浓缩的是千千万万中国男儿在家国危亡与蓝衫白裙之间的剧烈挣扎。无论是战争还是革命,最深刻的悲伤是漂泊的灵魂看到了两个导航塔,一边是革命志向,另一边是温柔仰望。那么,与妻书读后感1000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林觉民与妻书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人说:“不读《出师表》不知忠,不读《陈情表》不知孝”。我说不读《与妻书》不懂真爱。
《与妻书》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写给爱妻的绝笔信。我具体不记得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是什么时候了,隐约好像是在初三的自读课本中,不过那时间由于阅历和情感的积淀肤浅,似乎也读不出什么味道。以后反复读过好几次,直到大学的某一天,我将其列入自己最爱的十篇文章之中,今天再读时,忽然意识到该写点什么了。
回想80多年前的那份真爱,我想只要是一个人,一个有血肉有情义的人,无不为这篇文章的真挚而动容,为这种至诚的大义之爱而感喟。
《与妻书》起笔非凡,书信的开头就表现出了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意映卿卿如晤”,是这份绝笔信的开头。“意映”是作者爱妻的名字,即陈意映,而“卿卿”是作者对爱妻的尊称。“卿卿”二字一般是用于妻子对丈夫的尊称,作者用在此,可见对妻子的敬佩与尊重。林觉民是知识分子,曾东渡日本留学,归国后,在家人的介绍下,他和陈意映结为连理,二人恩爱情长,后因林觉民加入爱国同盟组织,常年奔波在外,不曾照料妻子,因而心中一直存在着内疚与亏欠。
读后感:
1、《与妻书》所讲述的,不仅仅是林觉民与陈意映之间隔着家国责任与革命理想的爱情悲欢,它浓缩的是千千万万中国男儿在家国危亡与蓝衫白裙之间的剧烈挣扎。无论是战争还是革命,最深刻的悲伤是漂泊的灵魂看到了两个导航塔,一边是革命志向,另一边是温柔仰望。战争未息,却遇到想要保护的人,平静的爱情哪怕是片刻的温柔缱绻都是满地狼腥里可望不可即的微弱光芒。“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常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何尝不是奢望我与你能在平凡的守望中终此一生,青春之美,就在于明知不可为而想之,为之。那些血祭长空的英烈,那些眠于大地的灵魂,无论在战争面前,显得多么无力与渺小,他都是某个姑娘的青春,一定曾使得某个姑娘魂牵梦萦、彻夜难眠。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战争的残酷就在于它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一个姑娘、一个妻子、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
在那个传奇的时代,每个人都背负着数不清的歉疚前行。太多林觉民这样的人,鲜活的生命在最美的年华戛然而止,带着对家中妻儿挂念和愧疚成为阴间一鬼。那些毅然嫁给他们的姑娘,也是勇气可嘉的可爱。如果他们一早就知道了他们的人生,他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如约前来?我想会的,如果为今后的痛苦就放弃这一刻的幸福,这不是青春里的她们。
第1点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就是充满了那种正能量,第2点就是作为妻子应该做的一些事情,书中都有这个介绍,第3点就是这本书展现了一种特殊的情怀和意义。
《与妻书》顾名思义就是给妻子的一封信,这封信是林觉民在1911年黄花岗起义的三天前即4月24日晚写给其妻子的诀别信。
这封信最让我感动的是开头的第一句话“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时,泪珠和笔墨齐下。”对我的感受是林觉民在开头时就告诉其妻子,直抒胸臆,表达了他对其妻子不舍却不得不离开的心情。
《与妻书》语言很真,富有感情,很快就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场景——林觉民是含泪写着《与妻书》的;而妻子看《与妻书》时,哭红着的眼睛,时不时哭着,一手拿着书信,而另一只手却用袖口擦着时不时从眼睛里流出的滴滴泪珠,抽泣着,而在她身旁的孩子也在哭泣着,哭红的眼睛很让人心疼,林觉民的妻子还怀着孩子,还未出生,但我却似乎已经感受到了她肚子里的孩子也在一边听母亲诉说,一边也在哭泣,而林觉民的父母也在一旁哭得已经不省人事了。这便是我读《与妻书》感受最深,最真的感情了!
当然,在我的脑海里浮现的也不止这几幅,也有林觉民和妻子相爱的场景,在画面中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十分幸福。真让人羡慕嫉妒恨啊!但我同时又为这个结局感到可惜和惋惜,对上天的不满,为什么结局是这样的?真让人为之一颤。
这本书可以让你感受到爱情的真谛,他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到处都是融化不开的真情充满了凛然正气,为国捐躯,激情,还有对于爱妻的深情。
以上就是与妻书读后感1000字的全部内容,《与妻书》起笔非凡,书信的开头就表现出了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意映卿卿如晤”,是这份绝笔信的开头。“意映”是作者爱妻的名字,即陈意映,而“卿卿”是作者对爱妻的尊称。“卿卿”二字一般是用于妻子对丈夫的尊称,作者用在此,可见对妻子的敬佩与尊重。林觉民是知识分子,曾东渡日本留学,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