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和解读后感?深深感恩他们曾经为我带来的所有快乐痛苦,感恩他们带给我的使命感!《爱与和解》的书里有为堕胎孩子做的内在排列的祈祷,我想,我家族里也一定有一些堕胎的孩子,所以,我把书里的祈祷词变化一下,那么,爱与和解读后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剧情介绍
80岁的老头诺曼和妻子埃塞尔离开城市,回来他们以前生活过的地方——金色池塘。金色池塘其实是一个很大很大漂亮的湖。
早晨,含露的睡莲在晨风起舞,湖面里有结伴的皮鹈,水里有肥美的鲑鱼,岸边绿荫苍苍,芦苇在微风中摇曳,傍晚,夕阳洒在湖面上,湖面像是镀了一层金箔,微风拂过,闪闪发光灿若星河。他们在金色池塘旁边的小木屋里,开始新的生活。
《金色池塘》是一部上映于1982年的美国老电影,讲述的是关于爱和和解的故事。剧情温暖又感人,建议和原生家庭拧巴的小伙伴,一定要看。
一、和死亡和解
再回到然来生活过的地方,年近70的埃塞尔无比激动,像少女般充满热情。80岁的诺曼看到墙上自己年轻时的照片——年轻,健壮,再看看镜子里苍老的自己和白发苍的秃头,无限的落寞涌上心头。戴上帽子遮住秃头,是对衰老的抗争与不服。
在一次心脏病复发之后,天天预想死亡,一直害怕死亡的诺曼,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死亡,与死亡正面交锋后,觉得死亡并没有那么可怕,当看清死亡,诺曼和死亡和解了。既然死亡不可避免,那就选择与死亡和平相处,在死亡没有来临的时候,认真去爱爱自己的人,爱生活。
二、和自己童年的遗憾和解
因为爱,所以在乎。诺曼的女儿切尔西与诺曼的关系一直拧巴,这个与原生家庭积怨太深的女孩,父亲的一句“小肥妞”的称谓,把她重新带回到不幸的童年,父亲专横,母亲冷漠。
利用两天的时间读完了《爱与和解》。书中更主要介绍了整体法则、序位法则、平衡法则、事实法则以及流动法则五个法则。
整体法则: 尊重系统里每个人的位置,重新看到家族里被排除的人,不因其行为否定其归属,也不因命运将之忽略。就算夫妻分开,也不排除对方的父母身份。学习超越对加害和被害的认同,超越人为的分别,感知我们是一个整体,一起再为生命服务。
序位法则: 了解我们所属的系统,尊重长幼顺序,回归自己的序位来爱,优先照顾我们现在的家庭,负起自己的责任。尊重父母的命运,不介入父母的关系冲突,用幸福快乐来报答我们的父母与家人。
平衡法则: 两性间的平衡要流动,正向回报多一点,负向回报减一点。与父母的平衡就是将生命与爱传给下一代。不义之财将带来更大的损失,因为除了有形财富,还有无形财富,因此除了双赢外,还要再多给一点,这将为你与他人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和和谐。
事实法则: 尊重与认清事实的原貌,这是所有行动的基础;承认与面对加重未竟之事,接受家中所发生的不幸事实;尊重系统里每个人的身份事实,不否认孩子的父母身份;活在当下,尊重如是一切,我们的爱才能成长。
流动法则: 好好活下去。生命不断地向前流动,,死抱着过去只会让生命停滞,不接受过去更会让生命纠结。
爱情三部曲读后感(一)
爱情还是革命,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认为爱情的三部曲探讨了它,虽说巴金先生并不这么认为,他曾说他是要通过爱情来考察人的性格及其性格的成长。可是他所塑造的几个重要人物都曾被这个问题击中过,包括坚定的陈真、热情无所栖止的吴仁民、憎恨女人的德、还有死前发出此问的明。
虽然雾的主角是周如水,但周如水并没有遭遇这个问题,他遭遇的是爱情与亲情的矛盾,这类矛盾本来很值得深入展开,但由于巴金先生太厌恶周如水软弱迟疑的性格,所以并未得以公正地探讨。我倒是更喜欢陈真在受到秦蕴玉这个有着女性魅力的妖娆女人挑衅的那段,她使“机器”般整天只会为工作“转动”的陈真感受到,世界不光只有“速写”样粗线条的革命工作,还有“工笔画”样细致的美丽异性,但是陈真的坚定能够解决爱情与革命的冲突,他懂得“逃避”和“镇压”这种撩人情绪的必要,他留恋,但强迫自己与她们永别,所以在陈真的心中,爱情从来不曾出现过。
三部曲中我最喜欢的是雨及其主人公吴仁民,因为这部作品的艺术感最强,且主人公的生命更真实,性格更复杂,他陷在矛盾的中心无法自拔,此外他还有死亡的困惑。在作品的开端,陈真的死就逼迫吴仁民面对着个终极的问题:死亡。
《与自己和解》作者一行禅师,越南人,是现代著名的佛教禅宗僧侣、诗人、学者及和平主义者,一生传递正念,宣扬和平,是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禅宗僧人之一。
说实话,如果没有走过方糖读书会,没有读过马冉冉老师的《越书写,越明白》,在读《与自己和解》的时候是很难让自己静心融入禅师想要带你进入的心境当中。我是一个凡夫俗子,心中有太多杂念,经常读着读着就读飞了,这都源于我的心不够静,不能全然安于当下的每时每刻,静心其实就是不断的静修、觉醒。
书中提到最多的就是正念、正定、内在小孩,我的理解是:
1、正念:觉醒、理解、幸福的种子
2、正定:保持觉察
2、内在小孩: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隐藏的真实感受,是内心真实的反应。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内在小孩,内在小孩其实更多的是真实的自己,每个人都有两个“我”,一个外在的“我”,一个内在的“我”,两个“我”越相近,活得越真实,所谓“身心合一”说的就是两者融为一体吧!
生命就是感受与体验,感受与体验来自于人七情六欲的喜、怒、哀、惧、爱、恶、欲,并以不同的情绪表现出来,情绪不可能出现单一的情或欲,情绪是个混合体,一个情绪里面可能夹带着悲和喜、爱与仇。
痛苦来源于情绪,痛苦是痛的,是苦的,它是真实存在的感觉。
《与自己和解》作者是一行禅师。在书中一行禅师运用佛教原理帮助你返回内在深处觉察内在小孩的存在,与它对话,聆听他的声音,从而达到与自己和解的目的,为了让我们不再受情绪的摆布,心中没有怨恨,也不再迁怒于人,让我们的人际关系开始变好,让我们因此懂得爱、保有爱。书里提到的几个关键词如下:
一.内在小孩。
作者说我们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个年幼且受伤的小孩,我们在童年经历的困难,甚至创伤,为了保护自己,防备将来忘记再受痛苦,我们尝试忘记从前的痛苦,每次触及痛苦的经历,我们都以为自己会无法忍受,因而,将感受与记忆深深埋藏在潜意识内,但忽视这个小孩儿,并不表示它不存在。我们将小孩儿遣送到内在深处,希望借此停止我们的痛苦,但逃离并不能停止我们的痛苦,反而会延续痛苦。
我们只要深入的观察自己,就能感觉到受到小孩的痛苦就在当下,就在我们的体内。
我们的体内有一盏灯——正面的灯,我们随时可以点亮它,我们的呼吸脚步以及平静的微笑都是点亮这盏灯,所需要的油,我们点亮正面的灯,驱散黑暗,用正念的能量拥抱和疗愈我们,疗愈我们内在的受伤的小孩儿。
二.正念
怎样培养正念的能量?
无论在做什么,觉察自己的呼吸就能培养正念的能量。正念里还有“定”的能量,能帮我们从痛苦中解脱正面的能量,能帮助我们深入观察获得所需的智慧,我们因此能转化负面情绪,正面能帮助我们觉知自己能否为未来献上最好的东西,也助我们记得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是我们的延续。
以上就是爱与和解读后感的全部内容,事实法则: 尊重与认清事实的原貌,这是所有行动的基础;承认与面对加重未竟之事,接受家中所发生的不幸事实;尊重系统里每个人的身份事实,不否认孩子的父母身份;活在当下,尊重如是一切,我们的爱才能成长。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