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编辑推荐

随想录读后感,随想录讲的是什么

随想录读后感?《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范文(1) 书香幽幽,培育芸芸众生。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让阅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教师读书论坛机制,6月24日下午,东风东路小学在录播大厅开展主题为“阅读越青春”的《教育艺术随想录》教师读书论坛活动。学期初,学校利用每周一下午校本培训时间,那么,随想录读后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文化苦旅读后感500字

十月十七日晚饭后,我正在电视机前观看神舟六号飞船胜利返回的新闻。电话传来了巴老逝世的消息。我没有吃惊,依旧平静地看完电视。可是上床休息却一夜无眠,六十年来与巴老往还的往事,纷至沓来,次第上心,不能自已。真是没有法子。想想只有将这些如尘的记忆片断,捉到纸面上来,作为对老人的纪念,才能获得心的平静。

我最早见到巴金,是1942年冬,在重庆。当时我只身入蜀,举目无亲,只带了他的三哥、我的老师李林的一纸便条,把我介绍给他。便条上什么都不敢写,只报告平安而已。巴金的话不多,但却热情地接待了我。记得曾介绍我去吴朗西在沙坪坝开的一家寄售商行,卖去了一件大衣,作为生活费。他还将我所写的旅行记事散文,介绍给“旅行杂志”。得到在重庆的第一笔稿费。

我们见面不多,不过两三次。谈话也简短。这以后,我就走到军中,当一名翻译官。在昆明、贵阳、印度都曾收到他的来信,都是商量把我发表过的散文收集起来的事。他也真不怕麻烦,为一个年轻人做这些琐碎的事。最后编辑成书,就是由他以编委身份,收入中华书局的“中华文艺丛刊”的《锦帆集》,时在1946年。这是我的第一本书。没有他,我不会走上文坛。

这以后,就是编入文化生活出版社的“文学丛刊”的《锦帆集外》,他是出版社的总编辑。

随感录作者

《随想录》是些很沉重的文字,朴实的像冬天里北方的乔木,没有一丁点绚丽,甚至绿色都没有一片。浮躁时读他,听到的只是些絮絮叨叨,不着边际,决不会有丝毫美的感觉。这本书,只适合在,夜深人静大家都睡下时、清晨世界尚未完全醒来时。静静的读,听到的是他低低诉说,诉说着过去的一个个春夏秋冬、一场场暴风骤雨、一片片风和日丽。我深深的被它吸引,惊异于我这只二十几岁的灵魂居然不时的和他产生共鸣,我知道为什么。其实我也是一个习惯了反省的人,行李箱里累集的那一大堆日记,就是的见证。呵呵,想想我的所谓日记是不适宜称之为“日记”的,或许称之为“随想”更为妥当,它们都是随感而发,时断时续,并没有每日的特征。

《随想录》在几年前就读到了它的单行本,记不清是那一集,只记得封面好像是一个雕塑的头像,枯槁茫然的那种。震惊于一个年过古昔的老人,却在解剖自己的灵魂,深刻而残忍,很难过,没敢买。当时我也正处在一个很无助的阶段,反省是那段时间里的主要内容,我恶狠狠的剖析自己,现在还记得那种苦楚,很痛。那段时间也留下了大量的文字,写完后就封存了,直到现在都没敢重读,想着也许要到几十年后才敢去读它。但我记住了巴金和他的《随想录》,想着哪天肯定要买它读它。

巴金随想录旧版和新版

哎!上面那位是什么人啊,去网上下载谁不会啊,没有前途!!

我以前老师叫我写过这论文,现在的感想是没有了,但是我可以建议你去看这方面的书,很快就有感想了

随想录名词解释

巴金《随想录》中《人言可畏》的读后感:

古语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过去不懂这句话,今天倒颇欣赏它。我觉得我开始在接近死亡,我愿意向读者们讲真话。巴金《随想录》

《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随想录》中痛苦回忆;他在其中深刻反思;他在其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他在《随想录》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

晚年的巴金在一书中,以罕见的勇气“说真话”,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一座丰碑。他对过去的反思,他追求真理的精神也赢得了文化界的尊敬。从《随想录》《人言可畏》里,人们又见到了那个熟悉的巴金.

《人言可畏》里;我说的是真话,我真是这样想的。评论一篇小说,各人有各人的尺度。我说一篇作品写得好,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我们时代的生活,因为它打动了我的心...........,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痛苦回忆;他在中深刻反思;他在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他在其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

过去我吃够了“人云亦云”的苦头,这要怪我自己不肯多动脑筋思考。

文化苦旅读后感800字

巴金随想录读后感

这段时间我读了《巴金随想录》书中让我印象至深的,是他对自己的反思解剖。他反思的是自己在建国以来,没有了自己的思想,一味地想自保,一味地依顺,而在心灵上受到的煎熬。他曾无根据地批判过人,他跟风而上发过言。但他跟别人不一样,他发现了自己的虚伪,他不能忍受自己的虚伪,但他又没有办法纠正。于是仍然自己煎熬着,也受时代煎熬着。直到十年动-乱结束,他才从这种煎熬中走了出来。想不出一个文字老人,一个体弱多病的文人服用了是非颠倒这剂毒药后,是怎样地挣扎着过来的。但是从他几乎泣血的文字里,我能知道他是怎样地耐受着岁月的浸蚀,怎样地步履蹒跚地熬过了那个时代。

《随想录》里让我篇篇都看到的是关于说真话。这让人更深地明白,一个百岁老人用自己少有的为文生涯得到的,用自己的颤抖的笔写出的最深刻的就是一个“真”字。只有真,才有善,才谈得上美,才有其他。假的再好,也是假的,也是会害人的。他的一生中,看到过无数的假,领受过各式的假把式,遭受过种种假的残害,也最清楚假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所以他不遗余力地揭露假的东西,假的危害;用真情真事真话来向读者表达真实的情感,说明真实的情况,告诉真实的道理。我感觉到,这些似乎有些啰嗦的关于说真话的真话,就是他从自己经历中得来的最重大、最关切、最刻骨铭心的人生经验教训。

以上就是随想录读后感的全部内容,转眼几年过去了,又发生了好多事情,但生活主旋律还是越来越主动的,虽经历了些个悲欢离合、好聚好散,但我对自己的满意度还是有所上升的。说实话,巴金的名号,和很多人一样,很小就晓得,但他的作品,确实没有读过多少,《随想录》是我第一次真正读巴金,我感受的到他伟大的人格,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