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篇读后感?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比我好的固然是我的老师,不如自己的也是我的老师。因为看到他不好的行为举止,自己就会反省。所以他们都是我的老师。孔子这句话同时说明了学习,不仅能从书本上学习,那么,述而篇读后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翻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述而》篇读后感三则:
1、第3章讲孔子的四忧:忧德之不修,忧学之不讲,忧闻义不能徙,忧不善不能改。笔者按:学孔子者,当从此处入手。无此四忧者,非善学孔子者。
2、第16章讲孔子安贫乐道,浮云富贵。笔者按:当今天下,滔滔为利,不知义为何物。吟诵此章,乃可为吾人招魂。
3、第19章孔子自述其为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笔者按:此真羡煞人也。此之谓享受人生也。愿与天下学孔子之读书人共勉之!
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比我好的固然是我的老师,不如自己的也是我的老师。因为看到他不好的行为举止,自己就会反省。所以他们都是我的老师。
孔子这句话同时说明了学习,不仅能从书本上学习,还要在社会上观察:别人对的要学习,不对的要反省。人往往自以为是,免不了虚荣和傲慢。
而孔子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离不开这种谦虚好学的精神。能够虚心向别人学习,这种精神已经十分可贵,更可贵的是,不仅要师人之善,还要以别人的缺点为借鉴,这是平凡而伟大的真理,对于指导我们处世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述而篇二十三
人一定要热爱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教导别人的时候要倾尽所学,且孜孜不倦。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由于人类的不断学习,才发展至今。学习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人不热爱学习,最终都会被社会所淘汰。
出自:先秦·孔子及门徒《论语·述而篇》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翻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困难呢?”
扩展资料
《论语·述而篇》是《论语》的篇章之一,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默而识之不只是学习的方法,也是严谨的态度,对所学所历,需要的是一种默然的宁静,而非哗众取宠;学而不厌,一旦感到学习的乐趣,一旦由学习而打开自己的五彩缤纷的世界,必然乐在其中;诲人不倦,坚忍不拔地教诲别人,自己不会厌烦。
作为励志的话,夫子在这三个方面坚持一生,堪称万世师表,也由此成为中国第一老师,这句话是对自己做了中肯的认识和评价。
国学经典——《论语·述而篇》的智慧
随便看看可好
2019年03月10日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思想观点,蕴含了我国上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虽然其中有很多封建时代的迂腐思想,但也有无数古今通用的人生智慧。先辈们用自己的实践帮我们进行了验证,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很多的弯路。
《述而篇》记载了孔子学习方面的很多言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三月不知肉味等等,很多都是记忆中的经典内容。
不悱不发,不悱不发。
说到学习,很多人都会遇到学不进去,听不明白等难题。孔子的教学思想可以说有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当学生没有到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就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就不去启发他。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学习应当以学生为主,不能总是填鸭式的灌输,学生自己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学习的效果必然事倍功半。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学会用智慧处理事情,不能总想着用蛮力。遥想当年的思烈帝,如果不是太过刚强,要是有着别人圆滑的一面,南渡之后未必不能收复故土。不过换一个角度,若是当时他真的南渡,或许就不会让我们这么多人都敬仰了。
以上就是述而篇读后感的全部内容,《述而篇》记载了孔子学习方面的很多言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三月不知肉味等等,很多都是记忆中的经典内容。不悱不发,不悱不发。说到学习,很多人都会遇到学不进去,听不明白等难题。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