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的读后感?“天义有意,听者有情。”读季老的散文,你不仅能感受到他胸襟博大,达观睿智,还能学到“谦虚”这弥足珍贵的品质。记得《听雨》中季老时不时称自己为俗人,一个学贯中西的东方学大师称自己为俗人其谦逊由此可见。那么,听雨的读后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季羡林《听雨》读后感
作品写的是作者坐在自家阳台上听雨春雨时的所见、所想。一场宝贵的春雨勾起作者无限的遐思,听出人生的各种境界。下雨本是我们生活中一件见怪不怪的事
情,也许我们并没有多少感受,或者大都厌恶地抱怨道:“好讨厌的下雨天,弄的哪里都是湿的。”但,一场春雨,使作者感觉到平静、闲适,“感到无限的喜
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作者运用这些比喻带领读者进入愉悦的心境。继而作品着重、大量运用问责描写了雨滴滴在檐溜上发出的
声音,“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这些描写和比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由得感觉自己仿佛置于阳台上
同作者一起听雨,心境不由得随着作者的心境变化而变化。
作者说,下雨最先使他想到的是麦子,是久经干涸的小麦。这时,作者听雨的心境是久久盼望春雨的农民的心境。一场“贵如油”的春雨缓解了作者的“焦急之
情”,使作者的“梦境实现了”,听到雨声作者心旷神怡,神驰千里。作者的生命“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篇祥和”,当然,说是“凭空”,其实不然。
作品中,作者还引用了宋蒋捷的一首听雨诗,蒋捷用这首听雨诗来概括自己的一生,其中透露出些许悲凉之意,作者也借此诗来表达听雨的一种别样境界,同
时,读者不免情绪也稍微低转,然而作品并向这方面延伸,而是作者带领读者进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人身境界,读者的情绪不免又斗转,随着作者又转
而“听雨而兴高采烈”。
季羡林的《听雨》清新质朴自然,读起来感觉很亲切。
“听雨”这样一个简单的题目,作者却围绕着它写了雨声的诗词,听雨时的心情,听到雨声时的联想。
研究学问的季老,听着阳台顶铁皮被雨打的声音,他感到很舒服,从中他能听出金声玉振,他能听出黄钟大吕,他能听出大珠小珠落玉盘。他还能听出雨如弹素琴,如舞霹雳,如百鸟争鸣,如兔落鹘起,他听得心花怒放。
听雨他想到了林妹妹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他想到了朋友的诗句,还想到了蒋捷的《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
季羡林感慨一番,才说出自己欣然听雨的原因,十年九旱的北方春季太需要雨了。这一年春,天旱得邪行,季羡林天天看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连做梦看到了都是细雨蒙蒙。现在雨下了,他如何能不高兴呢。
雨声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雅人才能听懂。听雨听出了一生。
“天义有意,听者有情。”读季老的散文,你不仅能感受到他胸襟博大,达观睿智,还能学到“谦虚”这弥足珍贵的品质。记得《听雨》中季老时不时称自己为俗人,一个学贯中西的东方学大师称自己为俗人其谦逊由此可见。这不免令我想起“感动中国”颁发给季老奖项时,他反复念叨着“不敢当”,那种季老独有的谦虚令我感动不已。
季羡林的书就像一面镜子,当你面对它时,总会发现自己情操上的不足,但当你虚心求教时,镜的那一头季老也总会循循善诱地向你传授人生之道。
绵绵的雨丝淡淡的情,化作了一缕相思泪.优美的文字总能很容易打动我的心弦,听雨,我听出了感动.人生虽无情,笔下却有情,愿我们的有情之眼看无情人生,看出觉悟,看出共鸣,看出希望.此时此刻,我真的好想下雨,那我就可以亲身体验一下听雨的乐趣.
少年听雨阁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
少年时的醉生梦死,中年时的流离失所,晚年时的无奈惆怅。人生的不同时段,从听雨中缓缓道出。处于两宋交接时的蒋捷,也曾有“风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奢靡,也曾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愤慨和旅恨,也有晚年万念俱灰之后的无动于衷。“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作者在无可奈何之中,总结了他“听雨”的一生。
谁不想生活安定,纸醉金迷;谁不想国家昌盛,繁荣富强;谁不想儿孙满堂,乐享天伦。然而,金兵入侵,国破山河在;四处飘零,城春草木深。家国不在,怎一个愁字了得?
从“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到“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孤独无奈之中,痛苦并未解脱,而是慢慢深化,所以才会“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读至此处,我竟有嚎啕大哭之冲动。
人生百年,恍如黄粱一梦;韶华白首,不过弹指一挥。芸芸众生,听雨之人,岂止一个蒋捷。你我他,不也是这听雨众生中的一员。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②,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
以上就是听雨的读后感的全部内容,我是一个喜欢听雨声的人,想听那一串串雨珠打在窗台发出的美妙声音,虽然没有乐曲那么优雅,但它是无杂音的天然“音乐”。有时睡觉时,下起了雨,我总会竖起耳朵,伶听大自然的声音。这时我会幻想着和雨已经融为一体,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