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编辑推荐

巴金随想录读后感,巴金为什么活了101岁

巴金随想录读后感?1、激情呐喊!这是我读《随想录》的最大感受。想象不到一个80多岁的老人,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能用不灵活的手指,靠每天写一两百字,写完近200篇的文章。这需要多大的激情和动力!说它是“呐喊”,是因为过去那段“特殊”岁月的禁锢和折磨,让他“不得不想说出心里的话”,发出最真诚的道歉,那么,巴金随想录读后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随想录摘抄

巴金《随想录》的中心思想是:

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随想录》,是一部杂感集。巴金在杂感里着重抒写的是他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以及他思考问题时的心情,也间或针对一些文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巴金以说真话的勇气和真诚的品格,通过《随想录》与读者就相互间的心灵沟通、感情交流而平等地坦诚地对话,这是他晚年最杰出的作品,也是他一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思想精神的结晶。

巴金为什么活了101岁

巴金《随想录》中《人言可畏》的读后感:

古语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过去不懂这句话,今天倒颇欣赏它。我觉得我开始在接近死亡,我愿意向读者们讲真话。巴金《随想录》

《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随想录》中痛苦回忆;他在其中深刻反思;他在其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他在《随想录》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

晚年的巴金在一书中,以罕见的勇气“说真话”,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一座丰碑。他对过去的反思,他追求真理的精神也赢得了文化界的尊敬。从《随想录》《人言可畏》里,人们又见到了那个熟悉的巴金.

《人言可畏》里;我说的是真话,我真是这样想的。评论一篇小说,各人有各人的尺度。我说一篇作品写得好,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我们时代的生活,因为它打动了我的心...........,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痛苦回忆;他在中深刻反思;他在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他在其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

过去我吃够了“人云亦云”的苦头,这要怪我自己不肯多动脑筋思考。

随想录读后感800字

巴金的三部曲还没完整看过,机缘巧合看了《随想录》,有些感受想说说。

1、激情呐喊!这是我读《随想录》的最大感受。想象不到一个80多岁的老人,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能用不灵活的手指,靠每天写一两百字,写完近200篇的文章。这需要多大的激情和动力!说它是“呐喊”,是因为过去那段“特殊”岁月的禁锢和折磨,让他“不得不想说出心里的话”,发出最真诚的道歉,做出最诚心的忏悔!

2、说真话!这是在书里反复出现的三个字。一是反思自己和某些人在特殊岁月里“说假话”的可耻行径,二是针对和平岁月里他所见各种的“假大空”发表看法。不为溜须拍马,不为个人利益的“说真话”,真是一个弥足珍贵的优点。如果“说真话”不能完全做到,至少可以“少说假话”,或者“不说话”。

3、自我剖析。他一开始说,“我在写作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逐渐认识自己。为了认识自己才不得不解剖自己。”后来,又“为了净化心灵,不让内部留下肮脏的东西,我不得不挖掉心上的垃圾,不使它们污染空气。”巴金年轻时在法国留学,深受卢梭《忏悔录》的影响。曾经流亡法国的俄国作家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也让他获益匪浅。所以巴金写了他自己的“忏悔录”,取名为《随想录》。一个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大方地展露自己的缺点,弱点,甚至污点,需要足够的勇气与坦诚。

巴金随想录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随想录》是些很沉重的文字,朴实的像冬天里北方的乔木,没有一丁点绚丽,甚至绿色都没有一片。浮躁时读他,听到的只是些絮絮叨叨,不着边际,决不会有丝毫美的感觉。这本书,只适合在,夜深人静大家都睡下时、清晨世界尚未完全醒来时。静静的读,听到的是他低低诉说,诉说着过去的一个个春夏秋冬、一场场暴风骤雨、一片片风和日丽。我深深的被它吸引,惊异于我这只二十几岁的灵魂居然不时的和他产生共鸣,我知道为什么。其实我也是一个习惯了反省的人,行李箱里累集的那一大堆日记,就是的见证。呵呵,想想我的所谓日记是不适宜称之为“日记”的,或许称之为“随想”更为妥当,它们都是随感而发,时断时续,并没有每日的特征。

《随想录》在几年前就读到了它的单行本,记不清是那一集,只记得封面好像是一个雕塑的头像,枯槁茫然的那种。震惊于一个年过古昔的老人,却在解剖自己的灵魂,深刻而残忍,很难过,没敢买。当时我也正处在一个很无助的阶段,反省是那段时间里的主要内容,我恶狠狠的剖析自己,现在还记得那种苦楚,很痛。那段时间也留下了大量的文字,写完后就封存了,直到现在都没敢重读,想着也许要到几十年后才敢去读它。但我记住了巴金和他的《随想录》,想着哪天肯定要买它读它。

巴金的随想录共有哪几部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鲁迅在生前他的为人、做人的原则以及人品和写作时的态度。文中说道: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小小老头子,一个没有派头、没有架子、没有官气的普通人。虽然鲁迅先生已离开人世,可是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巴金对他的崇拜、仰慕、敬爱之情。因为鲁迅先生为他树立了一个榜样。鲁迅一生写的全是关于真话的书,他不断探索真理,追求进步,而且令我也最敬佩的一点是他不怕承认错误,更不怕改正错误,他写的每篇文章其实都是把心交给读者,这真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表现!就因为如此,巴金也同样愿意投入并献身于写作,不仅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更是为了真切地来打动每个读者的心。因此巴金也敢于解剖自己的灵魂、敢于承认错误。在整本书的后记中巴金也说自己的确欺骗过自己的感情,而且还犯过许多错。从这里也能反映出巴金在对于自己犯的错时他真诚、谦虚、质朴的态度。这些一切的一切,都是从鲁迅先生那儿学来的,这使巴金对待人生有了一种既然不同的看法,更使他有信心在未来的写作上敢于敞开自己的心扉与读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其实他是在还“心灵上的债务”,为了洗清罪过,他的伤口在流血!怀着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巴金在《随想录》中痛苦的回忆,直到一步步逐渐深入地独立思考。

以上就是巴金随想录读后感的全部内容,转眼几年过去了,又发生了好多事情,但生活主旋律还是越来越主动的,虽经历了些个悲欢离合、好聚好散,但我对自己的满意度还是有所上升的。说实话,巴金的名号,和很多人一样,很小就晓得,但他的作品,确实没有读过多少,《随想录》是我第一次真正读巴金,我感受的到他伟大的人格,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