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编辑推荐
  •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读后感,乡土中国读后感300字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读后感?《乡土中国》读后感 细细读完了乡土中国,读完之后,愈加迷茫了,我本是激情万丈地开始读一本本书的,但读完之后,我不知道我将来该做什么,人活着又有什么意义,给我影响最深的无疑是最后一部分生育制度了。我愈发地对自己存在的意义,将来的方向,人类存在的意义感到无意义了。那么,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读后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乡土中国》读后感 对于费孝通这个名字,我是陌生的。按照学校按排,我才有幸得以了解。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生于江苏吴江。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4岁起在母亲创办的蒙养院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就读于东吴大学医预科、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清华大学研究院,后留学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其所著的《江村经济》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人类学实地调查研究的一个里程碑。论著甚丰,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英文版,1939)、《禄村农田》(1943)、《生育制度》(1947)、《乡土中国》(1948)、《乡土重建》(1948)、《从事社会学五十年》(1983)、《费孝通社会学文集》(1985)、《记小城镇及其他》(1986)、《边区开发与社会调查》(1987)、《费孝通民族研究文集》(1988)《行行重行行——乡镇发展论述》(1992)、《费孝通文集》(1999)等,论文多篇。1980年3月,国际应用人类学会授予他该年度马林诺夫斯基名誉奖;1981年11月,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向他颁发了该年度赫胥黎奖章。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写于解放前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社会学著作。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主要内容

    马林诺夫斯基在《江村经济》的序言中说:“它(此书)有意识的紧紧抓住了现代生活最难以理解的一面,即传统文化在西方影响下的变迁……费博士看到了科学的价值在于真正为人类服务。”

    《江村经济》一书虽然离我们几近70多年了(它是费孝通教授于1935在开弦弓村调查报告,随后先成了其博士论文),但书中对中国农民经济与生活的描述与探索,仍然富有现实意义。

    作者特别提到了家的重要性,中国人注重家的传统。“它给那些丧失劳动劳动能力的老人以生活保障。它也有利于社会的延续和家庭成员的合作”。作者特别指出“父母在生育孩子之后,她的社会地位才得到完全的确认”。因为农村百姓特别看重生育子女的重要性,“首先是传宗接代,第二是向祖先表示尊敬”,“孩子上老年人的保障,即所谓‘养儿防老’”。

    古代“七出”之一即妇女无子变可遭休,若是从如今的眼光看这样的规则,确实极不人道。但是,在旧时的中国或者在农村,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合理性。由于孩子,尤其是男孩的重要性,妇女不能生育带给家庭的将是灾难。

    在调查中,作者发现那里“溺婴”现象比较严重,尽管人们都知道“那是不好的,但又有什么办法呢?”中国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是溺婴的主要原因。上世纪在美国,甚至连堕胎也并禁止,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婴儿(包括未出身)生命权的讨论。

    费孝通《生育制度》读后感

    费孝通先生仙逝已三年矣,总想写点什么寄托怀念。斯人已去,著述尚存,且似乎历久而弥新!读其书继其学,也许是悼念费先生的一个比较好的方式。我读过费孝通先生的几乎所有公开发表的作品,尤其偏爱《乡土中国》以及《皇权与绅权》里的几篇文章。《乡土中国》出版于1948年的四月,《皇权与绅权》则出版于1948年底。六十年过去了,六十年是一个甲子,也是一个轮回。

    因为《皇权与绅权》是一本和吴晗先生合编的集子,这里就专谈《乡土中国》吧。此书我读过几遍,自己也不晓得了。48年的观察社繁体字竖排版本,98年与《生育制度》一起的北大出版社的简体横排版本,还有92年由美国加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译本,都看过,前二者都曾通读,英译本只是看了其中的部分。看英译本主要是想看看一些中文表达译者是如何向西方读者解释的。这种解释很可以看出因文化上的差异带来的理解上的差异。

    自从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出来之后,半年里重印4次,总数11000本。作为学术著作,在当时可以说很了不起了。之后许多人士了解中国社会结构和文化,都在读这本薄薄的大书。在改革开放前的大陆的特殊年代,这本书连同其它作品几乎绝迹了,但在台湾和香港还在念。在台湾因为政府禁止印售费孝通的著作,有人就弄个假名字出版销售,供应读者。

    对于乡土中国的读后感

    《乡土中国》读后感

    细细读完了乡土中国,读完之后,愈加迷茫了,我本是激情万丈地开始读一本本书的,但读完之后,我不知道我将来该做什么,人活着又有什么意义,给我影响最深的无疑是最后一部分生育制度了。我愈发地对自己存在的意义,将来的方向,人类存在的意义感到无意义了。

    费孝通认为,人类抚育下一代,出于两个缘由,一个是想通过集体的延续来完整自己,因为个体在时间上是无法永存的;另一个是人类生存是依赖集体的,而为了维护社会结构的稳定,人类必须生育保持足够的人数。

    你也许会提到动物为什么会呢?会抚育的动物是出于本能,他们无可避免生育,然而我们人类可以跳过生育,因为有避孕套等一系列避孕措施,然而我们还是没去避免这损人的一个环节,最重要的是有文化方面的作用,然而费老是从功能学派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那么就是说文化的存在是为了弥补本能的不足而利用社会的力量使人类延续,这便说明文化是有意义的,也就是之上所说的两个缘由。

    我们在没有选择的能力的时候出生在这个世界上了,然后在父母的养育下开始长大,当我们去思索自己存在的意义的时候,我的背上默默地背负了许多责任,亲情,让我不得不活着。我要报效父母的养育之恩,我要为爱我的人们负责等等诸如此类不得不活的理由。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读书报告

    在中国社会的底层,其本质特征被定义为乡土性的。这一特性源于基层社会结构中,它与更上层的社会形态有所不同。当我们观察现代社会,不难发现,男女之间普遍建立起婚姻关系,通过生育共同孕育下一代,然后共同抚育他们成长。这一系列的过程,我将它定义为生育制度。生育制度是一个新颖的术语,因此,我有必要对此进行简要解释。

    生育制度并非仅指生物学上的繁衍,而是一个社会文化现象,它涵盖了婚姻、家庭、性别角色以及亲子关系等多个层面。它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影响。生育制度在中国社会中,不仅是个人生活的重要阶段,也是社会延续和文化传承的关键途径。

    尽管现代世界中,生育制度的形式和规则可能因地域、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其核心价值——家庭的建立和后代的养育,始终贯穿其中。理解生育制度,有助于我们深入剖析中国社会的结构和变迁,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层意义。

    以上就是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读后感的全部内容,中国所谓的家,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似乎比夫与妻的关系更重要。家的基本特征是已婚的儿子中往往有一个不离开他们的父母,父母中如有一人亡故,更是如此。农村中,婚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传宗接代。…如果当媳妇的没有能力完成她的职责,夫家就有很充足的理由将她遗弃而无需任何赔偿。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